历代文人谈起杜牧总免不了给他定下一个“风流贵公子”的头衔。《唐才子传》中这样形容他:“牧美容资,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在唐代,杜氏一门地位显赫,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三朝宰相,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家宅在长安正中心安仁坊。当时长安流传有言:“长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是韦氏和杜氏家族的权势大到离天只有一尺五,杜牧小时候的生活可以说是锦衣玉食的,但在他十岁的时候,爷爷和父亲相继病逝,家中三十多间房屋被抵押,在此后八年的时间里,杜牧和弟弟搬家了很多次,居无定所。
即便在这种巨大落差,生活环境艰苦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下,16岁时杜牧自注《孙子兵法》十三篇,成为了一个富有影响力的注家。24岁写成《阿房宫赋》。不到三十岁考中进士。
唐朝考试不糊名,行卷盛行,杜牧名门出身,才华横溢,在他应进士科时,为他宣扬的文人很多,其中太学博士吴武陵最为出力,向主持进士科的崔郾为杜牧争取进士名额,他原本想要一个状元,可是状元已经被人预定,他又求崔郾给杜牧前三名,可是前三名也被预定,终于在软磨硬泡之下给杜牧争取了一个第五名。吴武陵真的可以说是杜牧的一位贵人了。
在三十三人中排名第五,杜牧并没有为此事特别兴奋,在随后的制举中高中,才让杜牧心中的郁闷一扫而空。两次折桂之后,杜牧只做了一个管理典籍的校书郎,只好又去地方做幕僚,求去晋升的机会。
在做幕僚期间,杜牧遇到了一个热心负责的上司卢弘正,凡是杜牧应该知道但不知道的事情,卢弘正都耐心教导。后来杜牧被牛僧儒器重,让他担任掌书记的要职。应该说杜牧很幸运,贵人运很好。
在扬州的时候,花街柳巷,歌舞妓馆是杜牧的精神寄托,因为杜牧的一句“赢得青楼薄幸名。”,从此以后妓院就叫做青楼了,其实青楼在之前一直都是指女子居住的高楼。
在杜牧回长安之前,牛僧儒为他饯行,并说以杜牧的豪迈气概,前程必然远大,但是却担心他风情不节,有伤身体,杜牧本想掩饰,牛僧儒拿出一个装满杜牧夜游青楼密报的小木匣,里面全是诸如:“某月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夜宴留宿”的记录,估计杜牧当时尴尬得已经达到了我们现代人社死的程度了。
据说杜牧年仅34岁就须发皆白,不知道这和他风情不节有无关系。
在幕府的十年,杜牧让游宴占据了自己生活的大部分,通过游宴,结识了歌女张好好,两个人互生情愫,但作为幕僚的杜牧和很快被沈传师弟弟沈述师纳为妾的张好好,终究是有缘无份。多年后,杜牧在洛阳偶遇了被抛弃后卖酒的张好好,写作了《张好好诗》,这也是杜牧现在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书法作品。
杜牧的弟弟杜顗患了眼病后,杜牧不惜辞去监察御史的官职亲自照顾弟弟,可见杜牧是一个难得的好哥哥。
杜牧活了49岁,李商隐活了47岁。李商隐比杜牧小九岁,曾经写诗给杜牧,可能因为“牛李党争”避嫌,杜牧并没有回信。他们二人的人生经历比较相似,也都在天命之年离开人世。
值得一提的是,杜牧病逝于安仁坊老宅,三十多间老宅几经易主,被杜牧赎回,成为了他的魂归之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