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带着学生看展览

带着学生看展览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22:51 被阅读31次

    研学旅行中,带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观赏各种艺术展是必选项目。

    俄国文学评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展览的存在就是为大众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艺术中感悟生活。看好的展览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让人们更好的生活。

    当今时代,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不仅仅是大批量消费艺术,而且是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当代艺术在今天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实践。因而,更多载体的出现,也让当下的艺术展览被赋予了多种表达形式,于是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层出不穷,逐渐进入到大众的生活。

    艺术展览越来越兴盛,一方面反映了文化艺术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对群众的熏陶作用也不可估量,其中也不乏一些展览对青少年会产生终身的影响。展览的作用始终是潜移默化的。

    现代博物馆、美术馆的角色和功能日益宽泛,但其核心使命就是教育。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美术馆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国际博物馆界有一句名言:“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换句话说,丰富的馆藏资源,只是博物馆、美术馆开展公共教育、实现社会功能的基础条件,还有许多的功课要做。

    在博物馆、美术馆,通过专业的导览,首先可以解决观众“看不懂”这个最普遍的痛点,有助于观众真正了解艺术作品,进而培育艺术素养和创造思维,并深度触及对自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反思,从而实现教育启蒙作用。

    然而,放眼国内,许多博物馆、美术馆所能提供的专业导览人数偏少,公共教育的作用发挥不佳。

    问题的另一面是,对于专业的看展人而言,他们看的是作品的韵味、神气,从作品的创作时代、社会背景,再到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从而对作品有较深的理解。但对更多普通观展者特别是中小学生而言,要达到这种程度有一定的困难,更多地需要用心去感受,抓住作品对自身最直观的感觉。不必担心有些艺术品学生暂时看不懂,要相信在长期的艺术熏陶下,人对美的欣赏能力会有提升。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中小学生来说,看一次展览,至少可以了解一些艺术、历史和文脉,那就是一种文化熏陶,其中的精神意义是潜移默化的。

    其实艺术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固定解释,“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展览中,将一个从超市购买的小便池命名为《泉》放在展位上,颠覆了人们对艺术传统的看法。人们开始反思,艺术的概念和边界到底是什么?所以,当你去看展时,用心感受作品传达的意义就够了。

    最重要的,看展览,我们是在培育学生的一种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即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观看是前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关注程度;识别和解读则是目的,需要深入理解图像背后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不必说儿童在识字之前,基本依靠图像(卡片、绘本、动画片等)获取知识,图像识读通过对视觉感知能力、视觉理解能力、视觉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领会美的内涵,以及审美交流的奥妙。希腊雕塑、罗马宫殿、法国油画、中国山水……这些图像屡屡出现在图书、场馆和现实环境中,它们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像,不仅诠释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貌,还凝结了深层的文化涵义和意味,因此,图像识别还有助于学生认同民族文化、理解外国文化,建立全面、完整的文化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读图时代,对学生甄别视觉形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要将博物馆、美术馆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一是由教育部门协调建立馆校联系制度;二是把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学习列入教学计划,有些课程如历史、美术、科学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美术馆,进行现场教学;三是将博物馆、美术馆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要求教师树立“博物馆(美术馆)教育理念”,熟悉并善于利用博物馆、美术馆资源辅助学校教育。(18.8.3《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着学生看展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fp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