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和班级家委会的主任部长们,在微信群来了一次长谈。针对家长们反应的自家孩子的问题,在解答后,有了一些思考。
1.明雅爸:孩子最近有些拗,不撞南墙不回头。
回答:孩子对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既然愿意撞墙,让她撞撞好了。如果你限制她,她就会偷着撞。倒不如放开她撞着撞着就成长了。
感受:明雅是个沉稳的女孩,在班级里言语不多,但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到放学时就乱糟糟。于是让明雅站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角色,观察能快速做好放学准备又安静的孩子,这些孩子优先离开教室,去走廊站队。在明雅点名的同时,我也在观察明雅:这个不善言语的孩子竟然能准确无误的叫出班级四十九个孩子的名字。不由得在内心为明雅竖一个大拇指!
2.昱杰妈:不爱阅读,如何提高积极性。
回答:家庭中每人做自己的事情,读自己的书,让不爱阅读的孩子干耗着,耗的时间长了就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了。
感受:昱杰是班里的班长,班级管理的有声有色,学习、纪律等等也是领先。但在家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磨蹭、爱哭。妈妈做事干脆利落,工作中也是雷厉风行。一个慢脾气的儿子遇上一个急性子的娘……
3.子卓妈:孩子最近情绪化严重,一直在哄着孩子,但经常感觉束手无策。
回答:这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会因一点小事影响一整天的心情。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不要将自己的主观强加于孩子的思想当中!
感受:子卓从小接受的是“轻松教育”,家里人说话和声细语,生怕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而孩子妈妈的要求很严格,孩子自小就规规矩矩的做事,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讨好。还记得数学课,孩子把计数器拨错了,一整节课就闷闷不乐的趴在桌子上……
通过今晚上这三位孩子的家庭生活来看:我们往往所谓的站在孩子角度上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臆测了孩子的感受,根本就不懂孩子的内心。我们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太少了,而孩子好容易有机会说的时候,我们又迫不及待的打断孩子的话。逐渐的,孩子没有了自我,变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反思自己,在与女儿的交流中,面对这个三岁的小孩儿,我也是“你不能这样”“这样做不可以”“你再怎样怎样,妈妈生气了”……
做家长确实是一门大学问,一起好好学习吧,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蹲下来!让孩子成为他(她)本该成为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