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煮粟米二升,作成浓粥一器,经过一宿就凝结了;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 块,切断数十茎葱蒜来吃它当饭。南都留守有个儿子也在学,回去告他父亲,以公家厨房里的美好食物送 给范仲淹,范放在那里不理会,后来那些食物全都怀掉了。
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您清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您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牵扯成为一 项罪状呢?”范抱歉说:“我不是不感谢你父亲的厚意,而是食粥习惯很久了,一下子突然享受这么丰盛 的肴馔,以后还哪能吃这种冷粥呢! ”
《睢阳学舍书怀》范仲淹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该诗连用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伯牙巧遇知音钟子期、左思赋诗山苗荫涧松等典故,表达了青年范仲淹贫贱益奋不移安邦之愿、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胸怀.翻译:范仲淹(嗜号为文正公)在睢阳担任学官的时候,有个孙秀才在路上拜见他,范仲淹送给他一千钱.第二年,孙秀才又在睢阳路边拜见他,范仲淹又送给他一千钱,并问他:“为什么一直在路边讨要钱财呢?孙秀才脸色戚然地说:无法供养老母亲,如果每天讨得一百钱,就能够供养她了.范仲淹说:“我看你的言谈举止,不想一个乞讨的人.这样过了二年,你能讨得多少钱,却荒废了许多学业.我今天收录你在学校任职,每月可以得到三千钱来供养母亲,你能安心做学问吗?孙秀才高兴得赶紧行礼.范仲淹于是传授他《春秋》,而孙秀才勤奋学习,日以继夜,行为也端正谨慎,范仲淹很喜欢他.第二年,范仲淹离开睢阳,孙秀才也告辞回家了.后来过了十年,范仲淹听说泰山下有个叫孙明复的先生给学生讲授《春秋》,他道德高尚,朝廷把他召到
,原来是从前向范仲淹讨钱的孙秀才.范仲淹叹息说:“贫穷对人的拖累太大了,徜若天天讨米一直到老,就算是像孙明复一样好的人才,也将会被湮没而不会被世人知道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篇)
都说颜回厉害,且他老师不厌其烦每次最高级地称许他,这正因为,他是个明白的人.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
汉苑,是指西汉梁园三百里
“琴遇钟君”用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典故
瓢思顔子心还乐,比喻象孔子弟子顔子一样,生活简朴,不堪其忧,不改其乐以瓢饮水比喻生活简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