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会提供较为清晰合理的推理论证,来表明和阐述作者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是某种结论、理由或者假设,可以被称之为事实断言(factual claims)。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它的程度就越高,也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对于证据,我们就需要提一个关键问题:“它们的效力到底如何?”
中心思想
一个断言,到底只是作者的一种观点,还是可以被我们当做一种事实,其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多少相关证据。支持一种看法的证据越多,这个看法的“事实性”也就越高。
思考结构
关键问题:这些证据的效力如何(有多可靠)?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回答“证据到底是什么意思?”:
- 证据——是持论者所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
思考节奏:确定证据的可靠性的问题
- 作者想证明什么?
- 作者如何知道它是真的?
- 证据在哪里?
- 作者为何相信它?
- 作者的证明过程有没有问题?
针对不同类型证据的思考策略
- 直觉——一般含有较大隐私性,从他人角度来讲可靠性无法保证,需要其他类型的证据来支持
- 个人经历——单一的个人经历,甚至是个人经历的总和,并不足以构成一个有代表性的经历样本,属于以偏概全
- 典型案例——引人注目的案例常常会分散我们的判断注意力,要多考虑此案例有没有代表性和强有力的反例
- 当事人证词——本质上也属于个人经历,一般会因为其认为选择性(没有代表性)、个人利益、省略的信息及一些人为因素(比如当事人的形象光环效应等),导致他们的证词效力不会很大
- 权威或专家意见——专家也常常会犯错,我们需要多多考虑相关专家的资质。
写在最后
不少时候,指出某个证据的效力不足并不很是困难,但是我们应注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证据,只有更好的证据。即使一些论证经不起推敲,我们也应该多提问(能否提供更有力的证据),给所有论证它们应得的每个机会。
参考:
* 《学会提问》(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4289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