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付老师在深耕计划的第四次督导。
也是咨询师呈报连续个案的第三个小节。
一次深于一次,点睛云泥之别。
咨询师说:把我的根儿都挖出来了,这是督导,更是体验。
来访者布阵自己的内部世界,
治疗没有坦途可行,陷阱千劫。
咨询师如何才能临风雷而不惊,处群妖而不惧,
付老师给出一个答案:
这个答案,
叫做,
等待……
治疗的氛围
治疗的氛围和一般的人际聊天不一样。如果治疗的开始,是以社交寒暄的状态进入,比如谈一谈天气,双方的服装、发型等等。这样的日常聊天会模糊咨询的边界,不利于创建治疗的氛围。这样的寒暄,会让来访者疑惑,这是一个社交关系还是一个治疗关系。治疗师如何构建、维持、看守治疗的边界,这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治疗开始,打开视频,双方都忍不住要通过寒暄才能过渡到正式的治疗,这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对治疗开始的焦虑。
治疗师需要对寒暄的行动有所觉察和理解,同时调整自己,让自己处在工作状态里。视频连线后,工作就是开始了:聆听、关注和思考。来访者在说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想传递的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意图?以倾听的方式去等待对方。如果来访者很混乱,咨询师的等待,也有助于对方整理自己。
咨询师配和来访者一起笑
来访者笑着说一些尴尬和羞耻的事情,咨询师很配合的,露出了与之相似的表情。来访者用笑去防御一些让自己难堪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这些对来访者而言,并不是真的好玩和有趣的。笑是因为焦虑。
此时,咨询师也笑来应和来访者,似乎双方想要离真相远一点。当来访者无法面对和承受内在的情感,采用了“笑”来防御的时候,咨询师也认同了来访者,使用了与来访者一样的防御。
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正在“防御”有敏感性,不一定需要对防御做解释。这样才不会陷入看不见的状态里,而是尝试消化来访者的不一致。咨询师能接得住来访者的羞耻感,来访者才能够呈现自己更多。
怕伤害对方
此时此刻,咨询师更需要聆听和容纳,与来访者呈现的防御保持一些距离。咨询师对来访者想要防御的部分有焦虑,想要分担来访者的压力,或者想让他感觉到不那么别扭,这在普通人际互动里很常见,是应对人际焦虑的一种方式。
我们无意识的变得和对方一样,似乎和对方变得一样才是合适的。如果我们保持自己的状态,似乎会伤害到对方,或者会攻击到对方。
咨询师的面部表情
咨询师的自发的细微表情,是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觉察的。咨询师往往希望自己的表现是柔和的、没有攻击性的、接纳的、敞开的。人工营造这种表情也是要觉察的。
付老师提到自己在治疗中很少笑。因为来访者的经历,是让人笑不出来的。在聆听和思考的时候,表情很自然地会比较很严肃。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表情有他的解读和幻想,这是可以去讨论和探索的。但如果咨询师配合来访者的表情,也许就会错过可以工作的机会。如果咨询师的表情过于丰富,也会让来访者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放到咨询师身上。
理解防御
当一个人拥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心理空间时,他就能允许自己体验到更多的情感。如果没有这样的空间,来访者就会防御他的情感体验。
有一些情感被屏蔽,是因为冲击太大,来访者不得不防御,这也在提示咨询师:和这样的来访者工作,促进他们去体验自己的情感,是让他们感到危险的。在他们成长经历里,并没有获得可以容纳这些体验的空间,更无法内化,需要防御真实的情感。
进入治疗是要围绕情感体验去工作的,这更会激发来访者的不安,来访者因此也会自然的防御。所以,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更重要。
心灵成长的昙花一现
在短暂的沉默中,来访者有一些情感正在浮现。这是自我贴近,是治疗中的重要时刻。这就如同在沙漠中的水流。
心灵不会因为头脑层面的领悟,而得到发展和成长。真正的领悟,往往发生在:来访者自己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感的闸门却忽然打开。他在这个通道里就进入到自己,贴近自己的情感,泡在情感里,整个人都带着情感,非常饱满。这样的真实可以带来情感的花开,也是治疗进程中,进了一步的标志。被防御,被压抑,被扭曲的部分,在那一刻被一束光照进来。也只有在来访者贴近自己的时刻,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
这样的时刻,在一个50分钟的治疗里是很少的,也不是每一次都会出现。但有那么一刻,就是治疗珍贵的瞬间。
对咨询师来讲,并不是要有意延长这个花开的时间。但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氛围,构建抱持性的空间,这是我们可以在治疗中做的事情。这对来访者来说也很重要,就像母亲的怀抱,来访者终于可以躺下来,感受怀抱的安全。
但这样的时刻是稍纵即逝的。因为来访者无法确认这个安全空间可以持续的时长。她也需要保护自己。有的来访者也许可以在此处多呆一会儿,并充分的表达自己很深刻的情感;但有的来访者,会浅尝辄止,一沾水就立刻离开,从情感状态回到理性状态。来访者的这些起伏的状态,是需要去观察的
来访者出现这样的状态,咨询师需要给予更多的等待,不要立刻迎上去,而是呆在那个位置,去关注他。这种关注不一定是语言的,而是整个以“在场”的方式、“无声的关注”去等待它们更多的浮现。
而一旦在这个静谧的空间里加入语言,就会把下沉的东西拽上来。哪怕只是一个“嗯”,都会引发一些微妙的改变。每一个回应,都是一个刺激。
就如同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深度情感中,旁边一个微小动作或者声音都会让我们变得警觉。对体验情感安全度低的人来说,也许会让他收缩,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当对方正在与自己深度贴近的时候,咨询师需要更微弱的存在。
留出空间,往后靠
治疗师耐心地去听,不着急做解释,来访者便会有一些自发的讲述,那是它自身的逻辑和完整性。治疗师不太有强烈的目的性,也不急于把每一件事情都听懂,不太着急去问,这是治疗师应该有的专注而又比较放松的状态。由此,来访者便可以获得了一个不会被干预的空间,这是很重要的。
领悟往往都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如果一些领悟是在治疗师的预设和铺陈之下获得的,那这不是来访者自己给自己的礼物。这样的领悟有太多意识参与,效果远没有来访者自发的领悟来的巧妙和有意义。
不经意的流露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评价,有时候藏在许多不经意的细节里。比如:“我不太介意某事”会被来访者体验为很介意某事;“你刚才用了20分钟的时间”会被来访者体验为,自己说的太久了。
我们在和来访者讲话时,需要先掂量一下这句话,有可能会带给来访者怎样的感觉。有没有什么画外音?来访者会怎样去听?这些都是需要去考虑的。
在哪里回应来访者
在来访者讲了很久之后,回应有两种方式:
第1种是,将来访者给出的材料做高度浓缩的处理;
第2种是,不对这些大量素材工作,对距离来访者的情感位置最近的材料做工作。
咨询师不用担心会错过什么材料,因为重要的材料都会反复出现。
两种工作方式
一种是理解来访者潜意识的冲突,然后把这些点一个一个地拎出来,和来访者去讨论和解释。把潜意识意识化,这更适合神经症水平的来访者。
一种是从经典精神分析发展出的几个不同取向,如克莱因的、温尼科特的、比昂的等等,在后期观点里,付老师比较认同“并不对来访者作出过多解释,而是提供一个抱持的环境和容纳的功能,促进对方的心灵成长。”
心理水平越原始,也就越需要母亲般的抱持,而不是父亲般的解释;越成熟,越冲突的来访者,比如神经症,那用解释是没问题的,或者哪怕只是上一些精神分析的课,也可以帮助到他们自己。
治疗里的abcd
来访者谈话会有自己的律动,比如先谈a,好像很重要,然后过渡到b,再过渡到c,进而谈到d。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把abcd都抓住。如果我们足够仔细,就可以发现,来访者谈abc,是为了谈d——路过abc,来到d。
有时d在这个小节是非常重要的。而a在下一个小节是很重要的。
我们需要观察,要在情感浮现处或者情感密集处停下来去工作。
跟进是个精细活儿
咨询师的思考以及跟进的方向,非常容易影响到来访者。这在治疗中是最困难和最有挑战性的。咨询师要时刻保持自己靠后的位置。尽可能把空间给来访者。咨询师要少说话、少做事,因为一开口说话,就有意图在里面。咨询师的意图就是咨询师的主体性,一不小心就会影响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使用,以及对治疗空间的使用。
治疗工作是为了让来访者找到使用咨询师的方式。曾老师说:不求助不帮忙。来访者没有明确邀请咨询师说什么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处在聆听和关注的状态里。在什么时候进入,需要摸索出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舒服的节奏。
有时候,来访者刚刚说完,咨询师立即接话,脱口而出,这种时候都需要警觉。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观察来访者,他是想要把这个说话的机会留给你,还是当他发现你在等待他,他便说的更多。
咨询师要利用这个空隙,观察来访者需要我们做什么。Ta是需要我们马上跟进,马上做解释做干预,还是可以耐受空隙。
如果来访者急不可耐,不能忍受沉默,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来访者对待间隙和沉默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和他去工作、去讨论的地方。
而一旦两个人话语太密集,治疗师跟进的速度过快,许多重要东西都会被覆盖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治疗师本来就需要时间去思考和消化来访者讲的内容,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安心于自己的这个过程,而不是要求自己在来访者不经意停下来时,就立刻端上备好的饭菜。
注意力的平均分配
我们听来访者讲话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宽。如果我们对某个点太用力,视线就会很窄。如果以点状的视角去看整篇材料那一定会影响我们对材料吸收的完整性。
治疗中,咨询师注意力需要发散,而不是紧盯着一处。需要把所有的材料关联,而不是把它们切割开来。比如我们看一个房间,不要盯着它的东角和西角,而要站在房子上方,俯瞰这个房子。
咨询师需要在治疗中体验放弃控制的感觉。越控制,越狭窄;越放松,越宽泛。
从问号到联想
治疗中,有一种工作状态是:听材料,脑袋里会有很多问号;还有一种工作状态是:听材料,会有很多联想。咨询师的成长,可以说是从许多问号的状态,发展到许多联想的状态。
治疗的运作程序
心理治疗需要稳定、长期连续的过程。因为动力学治疗是针对内部客体关系去工作。需要解释移情,才能达成治疗。也就是说,来访者需要把自己和治疗师的关系,通过投射性认同,重现内部的客体关系。这就是移情正在展开。治疗师通过对移情的识别,以及对反移情的察觉,从而进行工作。
滔滔不绝的来访者
一个滔滔不绝的来访者,一定有属于他的内在客体关系。重要的是,他是如何呈现他的内在客体关系的。
我们常常会被来访者的表象所引诱,而重要的是,我们要察觉,我们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是觉得被抛弃了还是被忽略了?被贬低了还是不重要了?我们要去观察我们有哪些反应。这个反应就是我们的反移情。
治疗师要先具备分析自己反移情的功能,才能让来访者更深入他自己。
比如说,我们在滔滔不绝的来访者面前觉得自己被控制了,那我们就要去分析,是什么让他需要去控制你?是什么需要让他把你放在一个不能动弹的位置上?
也许我们会意识到:这个来访者恐惧和治疗师一起工作是因为治疗师有可能会改变他的自我。于是我们对他的滔滔不绝就会有一些理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理解去和他工作。
可以告诉这个来访者:“似乎在治疗中你有非常多想要谈的事情,以至于治疗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你一个人在这里去讲述你的事情。好像你不太需要我。或者,你让我处在一个不太能和你一起工作的状态里。我在想,这是不是你对于我或者对于这个治疗,是有一些恐惧的。你担心若给我一些空间,会促成你在这个空间里的改变。”
我们去呈现有关移情的关系,把它语言化。给出这个解释之后,我们就要去观察,来访者对这个解释的反应是什么样的?他是认同还是惊讶?他是认领回去,还是把它挡回来还给我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观察的。
咨询师的成长
付老师说:在我们从业的过程当中,我们永远都是一个新手,许多理论和临床中的发现,是有待了解的。我们都处在持续的学习和持续的发展中。所以并没有一个最好最成熟的状态。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整合。
当我们开始去思考,在临床当中,和我们自己人格相关的东西,这是很好的思考方向。
在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同行和学员,他们会聚焦于学理论,而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和自己有关的东西上。一个治疗师,可以怎样自由的,在自己的内部空间里行走,这个很重要。你会有什么样的天然创造?又会被什么样的东西困住?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越高,自己的自由空间越高,那你在和来访者工作里,就越能促进来访者自己的发展。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无意识没有太多了解和接触,就很难让来访者在此有所发展。理论是很重要,但比起理论,人格发展和自我成长更为重要。
如果,成长的花,总是开在沉默的档口,
在这青铜修王者的日日夜夜,
时常默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当你数数的时候,
你会知道,
这份耐受和等候,
是对咨询师的打磨,
更是深耕计划的通天玉阶。
督导老师:付丽娟
文字编辑:赵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