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突发的变故。我们这个大家族中的曾经是最强壮的三姑父,突发脑梗去世了。我放假在家,于是连续三天,我都陪在了三姑妈家里。听着三姑妈一声一声地哭着:“你走了以后,我以后该怎么过?”泪流满面!是呀,我三姑妈的余生该怎么办?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对“余生”这个词感兴趣。以前似乎从来没想过。毕竟余生给人的感觉总有些苦短,有一丝淡淡的悲伤与怅惘。余生屈指可数啊,咀嚼这个词语仿佛就可以看到人生的尽头,并不远的前方道路很清晰,指向很明确。提起余生,时间就可以数着过了,曾经的柳绿花红,美不胜收都已成过往,剩下的应该是风轻云淡,是慈悲清欢,是一种云烟俱净的明清与宁和。余生,应该如此吧!淡淡的惆怅里有泪光和希望。
既然是余生,屈指可数,就显得尤其珍贵。不能含糊,不能将就,更应明确心中那份隐隐约约,若即若离的愿望。它一直游走在思想的边缘,如微茫初现,似曙光熹微,偶尔芬芳掠过来不及反应,回思余味,有些怔怔和失落。你是我的余生这句话里有多少肯定,游疑和不甘,有多少貌似平静后的深水狂澜,它是生活中途忽然后的一份觉醒,在暗夜里辗转反侧,闪闪发光。成为此生追寻的信仰。
有时会想人怎样活才算明白呢?吃喝玩乐就是活得明白吗,还是历经沧桑后的大彻大悟,亦或是生活精致通透,优雅如兰?人生有很多个命题是无解的,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我喜欢张爱玲后半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她一个人生活的最后那个阶段。中国人讲究和乐圆融,所以很多人对张爱玲后期的生活状态不理解,甚至觉得晚景凄凉。其实,我觉得她是活得通透,有一些人的晚年貌似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貌似身边烟火蒸腾,实则不然,那份内心的孤独只有他自己知道吧。热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表象,冷清孤单才是本质。而张爱玲勇敢的活出了自己的姿态,不怕离群索居,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与非议,只做她自己想做的,身随心走。她的人与她的文字相比,我更喜欢她的为人,她的个性。有能力,有本事自我,更有勇气自我。那份决绝真让人敬佩。
仔细想一想,人自我一点有什么不好呢?顾及太多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人这辈子只需要一个至死不渝的人就够了。正如那首《往后余生》里唱的~往后余生,我只要你,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贫也是你,荣华是你,心底温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歌词写得太好了。心中的眷恋与深情在每一个字的旋律起伏中跌宕缱绻迂回环绕。当爱到极致时不是爆发而是徐徐和娓娓,眼睛里流淌的是火,嘴中吐出的却是婉转隐忍的溪流,每一朵浪花都冷得发烫。
嗯,我的余生是你……我真喜欢。
2020.01.31。 23:52 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