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乱讲电影
食之味淡,弃之可惜。

食之味淡,弃之可惜。

作者: sheiifjnnd | 来源:发表于2019-07-01 01:03 被阅读0次

    如果想看唐山大地震的惨烈与对人们心里的打击,那么观看《唐山大地震》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看一部优秀的电影,那么《唐山大地震》显然谈不上是一部佳作。

    冯小刚有这样的本领,他能让人捧腹大笑,也能让人号啕大哭。他能很好的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因此才敢于挑战这样一个题材。

    泛黄的色调,成群飞过的蜻蜓,不祥的音乐。影片一开始就讲我们拉入了震前的唐山,一种紧张与不安瞬间笼罩在观众的内心。

    也许没有多少人经历过那样惨烈的地震,但在《唐山大地震》中,我们都经历了一次。电脑特效完美的还原了那场可怕的地震。但地震的惨烈不仅仅体现在此。全景镜头下,人们的恐惧暴露无遗。每一次镜头切换,都会有人被砸死。这种死亡是极其干脆的,冰冷的,毫不留情的。在震耳欲聋的“地崩山摧”之声之下,人类显得无比脆弱与渺小。展示震后场景时,导演用移镜头表现满目疮痍,家破人亡之景。并巧妙将同期声弱化,将背景音乐强化。增强了悲壮之感。最后元妮撕心裂肺的哭喊,更是将天灾下人类的无力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剧烈的地震随之而来的,是余震。

    这种心理上的余震,导演选择用元妮一家人的遭遇来表现,这是冯小刚导演的惯用手法,无论是《甲方乙方》、《没完没了》,还是《大腕》。都是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我们常说“天灾无情人有情”,电影以元妮一家为切入点,意在以点带面,展现出“人情”来。

    方登方达姐弟俩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有所展现。姐姐对弟弟永远是保护与谦让:弟弟被抢走冰棍后姐姐出头,风扇拿到家弟弟先抢着吹,新书包买来弟弟先抢。最耐人寻味的还是母亲选择把最后一个西红柿给弟弟这个细节。这种种细节,都为接下来“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救弟弟还是救姐姐”,这样的抉择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太过残忍。两个孩子被压在木板下时,弟弟可以说话,而姐姐无法开口。这便让外面不知情的救援人员与母亲认为,一方有生的希望,而另一方生死未卜。为之后的抉择埋下伏笔。在面临抉择的关头,影片选择将特写镜头下痛苦的母亲,压在一头的方达,与压在另一头不能开口的方登交叉剪辑。表现出了抉择的艰难与残忍。谈到此处的抉择,就不得不谈到影片后半段,汶川地震中那位母亲的选择。在女儿的腿被死死压住的情况下,她毅然决定截肢。但当截肢后的女儿被抬上担架时,她却哭的撕心裂肺,拼命责怪自己。她做出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却要承受自责的煎熬,背负子女未来的怨恨。这是元妮的现状,也是她的未来。这就是灾难对人心的震动。

    元妮将女儿丈夫的遗像摆在家里,每年烧纸都要重述一遍新家的地址,拒绝了别人的追求……这些举动的背后,与其说是爱的深沉,不如说是活在过去的伤痛和自责中无法自拔。这也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

    震后的叙事线,由一条分为三条。分别以母亲,儿子,女儿的生活进行叙事。这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但导演并没有讲好故事。无论哪一条叙事线,都太过跳跃。元妮莫名其妙的就有了自己的服装店。儿子方达莫名其妙的就从蹬三轮改行做了旅游业,由穷变富。女儿方登和师兄的感情极其突兀,瞬间就有了孩子。而师兄的形象更是还没有交代明白就被强行设定成了一个逃避责任的男人。电影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但这次,冯小刚似乎只是一门心思的想让大家哭。这一点,从演员用力过度的演技也能寻出端倪。最后方登坟前的悔悟,那一连串的对不起,太过刻意,令人尴尬。除了母女相见时“留西红柿”的前后照应,表达出了母亲一直以来的无法释怀与对女儿深刻的爱。再没有过多可圈可点之处。哭是生理反应,在这种题材下,做到情绪的煽动不难。但哭过以后是否还能留下令人回味的东西,才是更重要的。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直观上的“天灾无情”表现的很到位,但人心上的创伤却没能表现好。我们吃食物,而不是吃其精美的外观。没了故事,这部电影就如同一道只有“色”“香”而无“味”的菜肴。食之味淡,弃之可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食之味淡,弃之可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tw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