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I only need help!——由妹妹骑车引发的深层思考

I only need help!——由妹妹骑车引发的深层思考

作者: 笑妈和葫芦兄妹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10:42 被阅读0次

    很久不写日记了,但是最近几件事让我颇有感触。

    妹妹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去看哥哥踢球,看到哥哥的自行车也想骑。我一瞅估计有二十二寸,以当时妹妹四岁左右的小身板估计hold不住,但是我会让孩子先尝试然后决定是不是要继续。

    于是,我们绕着长居公园兜了一圈,意外地发觉有那么一点意思。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老妈决定“脱光了”好好干一场,跟在妹妹后面跑到满头大汗,直到发觉妹妹可以彻底单骑这辆远超她年龄和身高的自行车。虽然妹妹能骑,但是由于车实在太高,脚掂不到地,启动和停止必须有大人帮助,再加上车轮大,速度就快,这样跟着跑确实很需要大人耗费体力。于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妹妹只能偶尔在我有精力尚可的时候玩上几圈。

    前两天,妹妹终于有了一辆脚能掂到地的符合她身高配比的自行车。我心里清楚妹妹应该能独立骑行,但是因为是新车,要有个适应过程,于是辅助轮没有拆掉。等两天适应了以后,有一天晚上,妹妹要求出去骑车,于是我带着她去了没有人的马路,我引诱妹妹问她是不是要不要把轮子给卸了,这样骑得快。妹妹欣然同意。

    但我立马提出要求,要卸轮子,条件有三。首先,在有辅助轮的情况下,任意转弯没有问题。其次,会用脚滑动的力量启动骑行,而非脚放在踏板上,靠辅助轮的稳定性来启动。最后,要学会用脚刹车,而非单单依靠手刹脚却搁在踏板上。这是有辅助轮的孩子最致命的地方,她虽然可以随骑随停,然而靠的都是辅助轮的力量而非自己的能力。

    和妹妹达成一致后,我们就这样在晚上八九点,几乎没有什么人的日本街头小路,开始了训练。几次以后孩子就慢慢学会了以上的要领,我嘴上说明天要给你考个试然后决定,但心里暗想明天必须得把辅助轮给卸了。原因有三:一是心里因素。孩子训练了就应该有成绩,当然这个原因是基于我对妹妹能力的充分见证和熟识的基础之上;二是辅助轮的摩擦力反而阻碍了孩子在启动时双脚滑动的力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辅助轮的车子,人在上面是歪的,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这种失衡的感觉,会不知道什么叫正常。

    于是,第二天我们选择了黄昏出去拆轮子,奶奶随行。走在路上,奶奶就说,她能骑的,当时买的时候就应该把那两个轮子给拆了。我默不作声。拆完以后,妹妹迫不及待地上车骑。结果可想而知,毕竟这是新车,没有辅助轮的启动和停止妹妹还是第一次。由于一会摔跤一会摔跤,于是奶奶建议转弯去旁边的一个停车场练,她的理由是大马路上人太多。我们顺势进去了,孩子的程度以及骑车的难度远超过我们想想,再加上停车场的场地限制以及还有轻微上下坡,孩子根本不能骑,还要不断转弯。当下,我就决定,就去旁边的小马路上骑,因为只有能骑直行了才能慢慢练习转弯。

    到了人烟稀少的小马路上,妹妹在奶奶的护送下练习了几次还是不会骑,几下以后妹妹就开始抱怨了:“怎么这么难,我都学不会。” 听到妹妹的抱怨,奶奶立马温柔地说:“骑车是这样的,慢慢就会了,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没事的哈。” 这话我不知道妹妹听进去了吗,但是奶奶确实开始更努力地扶住他。过了一会儿,妹妹还是不会,老摔跤,她又继续抱怨难学。奶奶准备继续鼓劲,被我立马禁止,我对奶奶说:“如果你相信我的话,现在开始你就不要讲话了。” 虽然这么对老人说话有点不礼貌,但我心里想的就是如果没有这么多“废话”的话,妹妹可能早就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正所谓关心则乱。

    话音刚落,奶奶很配合地不出声了,我立马让妹妹停下来,拉到一边,指着手里的两个辅助轮很严肃地跟她说:“妹妹,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我们立马去把这对轮子再装上。但是这个一装一个月不能再拆,因为我们要练习到你有足够有能力单骑才行。二是我们继续练习,妈妈帮助你一起练,但是你要停止抱怨,因为接受抱怨和采取行动那是两回事。” 以我对妹妹的了解,我能确定妹妹会选二。而且我能完全预见结局,因为只有我知道妹妹现在的能力在哪里,之前有没有接受过这些单骑的训练,以及她当下要的是什么,这时鸡汤对她来说根本管用。于是,我告诉奶奶,一个小时就会了,你放心地待着吧。

    立马我沿袭了之前训练妹妹骑大车的方法。跟着跑,先抓后领,然后轻抓,然后只抓衣服,然后抓一抓松一松,最后用手指像蜻蜓点水一样,让妹妹有安全感,直到她自己说,“妈妈,你放开吧,骑车好简单啊。” 回来路上碰到奶奶,只听她说了一句:“妈妈能陪你跑,奶奶跑不动。” 她讲的是事实,于骑车这件事上,她也清楚自己的有限。

    承认有限很重要,这是奶奶正确的选择。然而于当时的孩子来说,她的内心就一句话:

    I don’t need comfort, I only need help. 妈妈是这个世上唯一一个知道孩子来自哪里,将要去向何处的人,一旦自己迷了方向或者能力不够的时候,就只能装奶奶,说一些有营养的废话,然后退居二线,任凭孩子觉得自己是笨蛋。所以感谢奶奶当时愿意选择全权相信了我,只有信任才能建立积极的结果。

    I only need help!——由妹妹骑车引发的深层思考

    记录下来,不为别的,只为若干年之后帮助自己回忆还有今天,有一种知道新车不能先拆辅助轮的前瞻力;有一种敢于及时拆除辅助轮以免阻碍孩子发展的判断力;有一种愿意陪着孩子在夜里练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张力;有一种愿意陪孩子一起辛苦跑一段的陪伴力;有一种能够及时松手给孩子自由长大的释放力;最主要的是还有一种高于鸡汤,基于了解和陪伴给孩子足够自信的支持力。这种能力往高大上里走不就是父母的格局吗?

    我没有要故意抬高自己,今天的我,以后的我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的孩子也都是平凡的孩子,我们只相信基于了解知识和判断能力基础上的持续努力。结合最近的语言启蒙慢慢趋于稳定,两年的奋战,终于让哥哥的中英文阅读都能达到了正常的高度,我又是感慨万分。近期孩子对于疯狂学校的痴迷以及前一阵子对于牛津树的狂热,都足以证明,孩子不是不想有趣,也不是不爱阅读,可是他的能力天天在ABC转悠,他都不知道这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好玩有趣的读物。早在一年多以前,爸爸就问过我,你给孩子这么多压力,你不怕他受不了吗?一年多过去了,哥哥不但没有受不了,变得更加自信与“张狂”。

    前天哥哥参加阿贝野英语发表会的第三次练习,孩子主动要求做主角,场上的那种自信缘于他自己感觉比别人高出很多水平。这种感觉是空穴来风吗?我们常说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可是这个世界呢?这种感觉的前提是运气吗?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可是于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当天是爸爸送去的,回来就对哥哥说: “ 你要感谢你妈,她在你身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哥哥笑了笑,大家心知肚明。前两天,某网络机构的老师打电话来咨询是否需要给孩子升级,已经不止一次老师问过这个问题,只是因为这个级别有中国文化就一直停留了。然后决定准备和哥哥商量一下的时候,他说了一句:There is nothing to learn at xxx. 这句看似张狂的话,妈妈听着却那么真实。宁为狂狷不为乡愿是我做人的准则,我是允许孩子骄傲的,但我们骄傲的一定是自己的努力而非运气。而且我坚信越是优秀的人内心反而更清澈以及对万事万物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怜悯,最主要的是只有聪明的人才有能力去帮助和改变这个世界。就像我对孩子一直说的一句话:聪明越有能力善良。骄傲本身没有错,错在你拿什么骄傲,以及你骄傲以后准备干什么?就如同抱怨一样,负面情绪也是有积极的一面的。

    I only need help!——由妹妹骑车引发的深层思考

    前几周,哥哥参加了一次足球比赛,而且是排名赛。对手有强有弱,因此他们中不溜秋地拿了第三名。回来的路上,哥哥说起今天的比赛,意思是他们完全可以赢第一场球,只因他们的队友进了一个乌龙球,所以导致他们输了。具体事实咱们暂不论,爸爸觉得孩子不能抱怨,不能怪在别人身上,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种鸡汤道理都是对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抱怨本身没有错,那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且他也只是在跟爸爸说。但是就像我一直跟孩子说的那样,抱怨后面一定要跟一个词——行动,且这个“行动”前面一定要加一个定语“持续的”。况且,我觉得这其实是孩子上进的一个表现,因为他也在总结。后来哥哥问了爸爸一些问题,最后他折算下来,如果他一年能进60个球的话,明年能继续带爷爷奶奶去琵琶湖住两晚。

    这个想法显然有点眼高手低且好高骛远,但为了鼓励哥哥,我和他约定,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每天坚持半小时练球,且一段时间只要练一个技术就行。坚持一年,进不进60球,意义都会不一样。孩子也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君子协定两天以后,遇到了大阪台风,下了一点雨,孩子问爸爸可不可以陪他练球,爸爸以下雨为名,告诉他今天可以不练。这种理念,和我是根深蒂固的冲突。其实练球有很多种方式,在走道里颠球或者其他我不知道的技法都可以,时间上也可以适当放水,关键是不能让孩子养成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对于做事的人,眼里不应该有困难的。我不服气就找爸爸理论,一如既往地搬出一大堆教育理念。什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偷来的巧,捷径是最远的路,没有比兴趣更值钱的投资了,只有长期的坚持才是最可靠和安全的等等。

    前天又是一场排名赛,上午我带妹妹跳芭蕾,所以没有去。中午询问情况,爸爸很兴奋,说哥哥表现非常好,已经是主力了。虽然最后当天他们队的全场最佳不是哥哥,然而哥哥说队友们都觉得本来应该是他,只不过他没有把握好一个非常好的进球机会。哥哥说,他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比赛能得全场最佳。事实胜于雄辩,对于以前,这个目标是哥哥想都不敢想的。

    那天晚上和哥哥睡前聊天。

    “妈妈今天早上为什么起不来你知道吗?我做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梦,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但是醒来以后依然觉得回味无穷。”

    “我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见自己不一样了。”我估摸着是哥哥应付才我这么说的。

    “哦,是吗?我也觉得你和以前不一样了。”

    “ 我和以前一样啊,除了英语变好了一点。”

    “ 是进步一点,但也要看你和谁比,xxx的英语就比你好多了。”

    “ 嗯,我知道。她的梦想是考剑桥大学。”

    “ 那你呢?”

    “ 我想考牛津大学。”

    “ 为啥?”

    “ 我看过牛津大学的食堂,有很多汉堡啊鸡翅啊,好多好吃的。”

    好吧,保佑牛津大学的食堂不要改革,还有保佑你对食物的兴趣一直不要改变。言归正传,不是孩子不想摘月亮,当你帮助孩子坐上飞机的那一刻,孩子自然就有了摘月亮的欲望。我们要有摘月亮的决心,以及为之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但当掉在云彩上的时候要能够依然哈哈大笑,当迷失在星际之间的时候可以依然泰然自若地欣赏风景。

    I only need help!——由妹妹骑车引发的深层思考

    昨天发了一条朋友圈,估计很多人会有感触。只记得以前每次开学我都会跟学生说一句话,没有一个孩子开学第一天是不发毒誓准备好好干一场的,因为向上那是人的本性。然而呢?过五天,双休日了;过十天,中秋了;再过半个月,国庆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多么现实的描述,多少人的雄心壮志是被假期葬送的。然后呢,过了两年各种焦虑怎么办;再过两年,就是这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索性无奈地放弃。早在几年前在宣传中医的时候我就旗帜鲜明反对各种西医名词给孩子扣帽子,今天依然是,每个孩子都是上进的,且可以很优秀。假期也好,下雨也好,这些都是外因,内因就是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没有能力应付这么多诱惑。所有的姑息后面都藏了三个字:你不行!

    假期里有一次我整整陪了两孩子一天,哥哥五点去踢球,出门前他说了一句,“你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 然后我说:“ 我还要给你打卡。再说了,一会妹妹就回来了。” 然后他一边穿鞋一边说“妈妈,你过来,我给你一个惊喜。” 我嘴里嘀咕着,别是惊吓就好,但还是走过去了。然后哥哥立马抱住我给了一个亲亲。昨天是开学第一天,和孩子商量开学的每日安排,给孩子列好利弊,他的付出以及可能的获得,然后开始商量每日践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把很多践行穿插在碎片时间以及早起。我说给孩子一周的适应时间,然后再决定去向。结果哥哥来了一句:“ 如果不行,我们可以再商量再调整,但是不允许不让我做。” 优秀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藏着妈妈的影子,以及妈妈尽的每一份尽力孩子都有能力感受到,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和自己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I only need help!——由妹妹骑车引发的深层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vs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