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问一下诸君,你是什么小学毕业的?有多久没有回母校看看了?它还好吗?
我的母校叫王田小学。说来惭愧,自毕业后就没怎么回去过了。一方面是怕打扰了里面小朋友读书,另外一方面则是没有实现小时候的宏图伟愿,无法兑现回报母校的空口白话。
忽然想起读书那会,教学楼上挂了几年的标语——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很是羞愧,我担不起学校以我为荣。
今年三月,我路过母校时,听到久违的铃铛响,背后一激灵,不一会就传来稚嫩且不整齐甚至脱音的朗读声,让我陷入无限遐想。顿又觉得幸运,还好它还在。
让我感觉幸运的是因为,近年来,外出务工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数以万计的小学因生源不够,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资源短缺等等原因而被迫选择关停,或是被合并到了乡镇小学。
面临村办小学的关停,村里仅剩的少数适龄儿童,要么选择在乡镇小学住校,要么每天坐着爷爷奶奶呢老年代步车上下学。因为没有校车,当然有一方面原因往往这种情况多存在于闭塞的山村,因为地形,别说是校车了,就算了拥有高级越野车能力的车也进不去。
或许你会发出质疑,不是吧!为什么要关闭学校?前不久不是还在新闻里看到,古天乐不是捐献了学校一百多所小学吗?而这恰好是我最好的论据,1992年,我国小学数量达到巅峰,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一个村庄都有一所小学,如果一直保持这种饱和的状态,哪里还有机会给古天乐捐献办小学的机会呢?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古天乐如此关心我们的教育。
另外,我们应该也知道近些年,城市里骤增不少新小学,并且规模之大堪比初高中。
讲一个故事,或许你已经听过了,假如你驾驶着一辆火车,前面有五个小孩,而另外一条铁路上有一个工人,只要你扳动道岔就能拯救五个小孩,但是那个工人就会被撞死,你会怎么选择。哲学家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就是你什么也不用做。如果你扳动道岔就是主观上的恶,是谋杀。
故事中的两条铁路,代表作多数与少数的利益。损失多还是少你会怎么选择?如果你有权力选择关闭学校和继续办学,你会怎么选?继续办学你可能面临的不仅仅是生源寥寥无几,更可能连老师也没有。所以说,在这个选择题上,你会合理化顾及多数人利益,我们都知道铁路的岔路口一般都是人字形,谁说火车就是向五个小孩直行的?
也许,一座小学被遗弃从来不是不是从教育局开始的,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为了孩子的教育披荆斩棘,不惜奉献自己大半生也要买一套房子。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不想把自己的孩子丢在那个环境差,学习氛围也差的地方。其他的孩子我们顾不上,也管不了。我们对自己的母校有感情,但我们更爱自己的孩子。
也许,是从我们离开小学之后,小学就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大学的时候我曾想考教师资格证,看看有没有机会回村里教书,于是几次三番的向我妈打听学校的情况,学校有几个老师?村里有没有人在那里教书?帮我打听打听……奈何她对我的提问都是一问三不知,只不耐烦的丢下一句话:“王田小学的门朝东还是朝西也不晓得!”
如果没有子女在这学校念书,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再去关心这所学校是如何发展吧!所以哪怕是高中,也是等子女初中将要毕业,才开始打听。近些年,私立高中的崛起,有了更多选择,受限于户籍所在地约束力减弱,往往最关心的依然只限于升学率,甚至不会关心孩子在内部学习的精神状况。所以哪怕是大学,常常都是本末倒置,快要毕业了临时抱佛脚,以自己的分数来看能够上哪所大学,而不是先有了志向必考取哪所大学。
如果没有子女在这所学校念书,大多数家长也不会关心新建的小学刚刚装修完毕不到一个月就投入使用,丝毫不会关心甲醛是否超标吧!更多的细节恕我浅薄无法一一指出,这都是你们需要关心的问题,需要你们自己细心发现,而不是像人教版数学教材一样,后知后觉。
学校越大,受外在力影响越式微。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很正常,情有可原。
然而,对于村办小学,我却觉得村民若是仍摆出这种态度就显得十分愚昧了。若有机会逃出去,是你的能耐,若无机会逃出去,是否又多了一辈子孙在这里读书?
过去,为了搭建这个看外面世界的窗户,村里集齐的所有最有学识的人,选出最优者来担当这个责任。而今,我们却对师资匮乏与否,对老师人品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学校基础设施等等全盘不关心,只当那是自上而下兴办的,坐落在那儿的人生必经之路。殊不知小学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力之大就和那秧苗育种是一样重要。
我们无暇关心,所以直到一所所小学被遗弃之后,必然无力去改变,只能默默承受。
或许有一天,我的母校也会被遗弃。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世俗凡人卷到这个偌大的机器当中来,各司其职。愿那些城市新居民付出有所值,愿每一个孩子都被善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