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在亲密关系中,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你行不行啊?这点事儿都办不好,以后还怎么干大事儿?
怎么就考这么点分?你看看隔壁小明,你连人家一半都不如!
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你非得那么想,那我也没办法,就这样吧。
如果你说过以上这类语言,或者被这样的语言所伤过,那么你已经陷入了暴力沟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的暴力,有时比肢体的暴力更可怕,它往往通过指责、嘲笑、贴标签、说教、比较等比较隐秘的方式,让你自信心受挫,心灵备受打击。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暴力沟通显然很难达成这个目的,反而会激化沟通双方的矛盾,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为了避免大家有意或无意地陷入暴力沟通,我们得了解一下暴力沟通的四种形式。
01
道德评判。
比如我们在开会、约会等场景中,面对迟到的一方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这个人责任心太差,拖拉狂、不守时,害我等这么长时间!
因为别人的一次迟到就给人贴上拖拉狂、不守时这样的标签,这就是道德评判,长此以往会形成偏见,让平时的正常沟通,变成了一种指责。
02
进行比较
我看过一档节目:
里面有位小女孩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为什么总喜欢拿我和别人比较,看不到我的努力?
妈妈回复:
你的性格太飘了,需要打击才能脚踏实地。
可能这位妈妈的初心是好的,但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的努力始终得不到肯定,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遭受重创,长此以往会让她变得自卑。
03
逃避责任。
在面临一个不好的结果时,人们可能会说出:
这是别人让我做的,这是上头的规定等等这样的话。
这本质上就是在逃避责任。这样的话对于倾听者来说,也是一种暴力伤害。
04
强人所难。
为了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行事,你可能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
如果你这点事都不愿做的话,那我们分手吧。
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这类话语本质上就是在驯化对方,话里话外暗藏着威胁和恐吓。
如果他们不按照你说的来,就会受到惩罚,这源自于沟通双方关系的不平等,是强者习惯在沟通中采用的说辞。
这样的话,会让听的人感到压迫,容易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
那么,如何避免暴力沟通呢?
你只要做好这四点:
01 多表达观察,少表达评价。
比如“对象迟到”是观察,而“他是个拖拉狂”就是评价。
我们在沟通中要尽量减少个人评价的部分,更多地描述事实,这可以减少冲突。
02 多表达感受,少表达判断。
有时候判断和感受需要注意区分。
比如“我觉得你不爱我了”这不是感受,是你的主观判断;
“我现在很惶恐”、“你这么做,我心里很难受”、“你让我现在很害怕”,这些才是感受,这会让对方明白他的行为对你产生的影响,从而审视并调整他的行为。
要想清晰地表达感受,需要长久的练习,你可以自己整理一些常用的表达感受的词汇,便于在使用时信口拈来。
03 多表达需要,少表达批评。
批评、指责别人其实包含了你的需求。
比如,“你真是太懒了”,就包含了“我希望你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承担起责任”的需求。
批评会换来别人的反驳和攻击,学会直接说出心里的需求,更能够获得别人积极的回应。
04 多表达请求,少表达命令,就是友善地提出你想要对方怎么做。
表达请求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沟通往往是70%的情绪+30%的内容,而语气可以体现出你的情绪,好的语气可以让人放下防备,更好地配合你。
比如:我希望你能多关心我一点,至少每周能陪我吃2次晚餐,好吗?
不要采用命令式语气,这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柠檬心理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