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与快乐也许是反比的

深度与快乐也许是反比的

作者: 回造重炉 | 来源:发表于2024-09-20 15:59 被阅读0次

不知道大多数是否注意到一点,人只有保持了没有情感的状态,才能真正开始深入理解自我的存在。

思考、认知、沟通、感受,正是四种能够让人意识到自己存在本身的块。

只要感觉到自己存在,人才能明确自己的思想,意识进化到一种别人触及不到的精神领域。你无时无刻不活在他人的理解和世界精准到原子层面的精准定义中,但你肯定也需要只为自己而活,只想为自己而定义这个世界。

我以为,它需要的不是那些看似真相的表象,表和真其实有很大的差别。

需知诸相非相,似象非象,真相往往是被人忽略的。如果人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那也许只是事物的某个片面的一角罢了。

真要让人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不依靠那些可以被人类引以为傲的科学思维所充分论证的肤浅之物。为什么说论证和推导本身就是一种肤浅的东西?因为人做这两个事情只不过是向人类自己证明,这个宇宙中本身就存在的事物,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看似真理性的描述,并不能证明什么除了本质之外的感受、认知和沟通。

感受需要人主观上的情绪,我讨厌什么,喜欢什么,同样也很重要。因为人是如此而活,如此而前行,这里面有我。我怎么理解这个事物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者这个人在我心里的位置,这才叫认知。当我讲这些东西表达出来后,别人能理解我说的所有讯息,或者我理解了别人传达的讯息,这才能够叫做沟通。

思考、认知、沟通和感受四个模块必须全部统一运行,最后我们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有意义,我们的思考才真正有价值,而不是流于世界所谓各种复杂信息要素洪流下的无根之木。只是想别人所想,思别人所思,说别人所说,我们无法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存在本身的意义,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自己而活。

这就是看不透,悟不通,根据佛教的理解,人在出生之前,六根是通达的,但在出生之后就会变得闭塞起来。正因为如此,才要避世、免俗,四大皆空,实现六根清净,人才真正的能领悟出智慧。

当然,不是只有这一种才能生长出智慧,因为当已经把它当成某种路线或者方法的时候,就已经思佛所思,想佛所想,就已经成为了无根之木了。

所以没有佛,才是真佛。若见其诸相非相,相见如来。

真正的佛它是没有相的,也就是看谁都像佛。

快乐是人接受到情绪的一种低级层次,它是人在世界信息洪流之中一种闭塞状态。当人要释放情绪,代表了他接受了太多的信息,因此他接受不了了,才会有各种情绪被打开,来屏蔽其它的信息。

所以快乐是一种屏蔽,是一种自我对世界的屏蔽!

人要想感觉到人生的深度,不可以经常沉浸于这种快乐之中。

深度与快乐在某个区间内,可以成反比。

相关文章

  • 人生中的反比

    青春(童年)的逝去与缅怀青春(童年)成反比的;精神世界与快乐成反比的;遭遇的坎坷与感觉满足、幸福的难易成反比的。 ​​​

  • 和自律说再见 因为这样的生活更适合我

    ❤ 快乐这个东西和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能让人感觉到快乐的东西就越少,也或许是长大后的我们对快乐的要求更高了。 特别...

  • 焦虑克服的办法

    1不想结果,只研究过程。焦虑的感知深度与过程准备的细致程度呈反比。 2不单打独斗,回到集体。焦虑的感知深度与集体参...

  • 心情自己掌控

    难道,牙疼与快乐成反比?牙越疼越不快乐。 今天520,白天办公室气氛很好,朋友圈也很热闹。中午收到...

  • .

    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购物量是呈反比的

  • 正比与反比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雨转晴 青春年少 体能与记忆力与年龄成正比 对父母的顺从与年龄成反比 对情感的敏感与...

  •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身高与智慧成反比 外貌与才华成反比 热情与财富成反比 天下乌鸦一般黑 若想在黑乌鸦中 找出一个白乌鸦...

  • 为何在相亲平台上看得越多,心会越累,感觉越消耗,信心越少。

    为何在相亲平台上看得越多,心会越累,感觉越消耗,信心越少。 1、广度和深度成反比 接触的人越多,交往的深度越低,因...

  • 不要怪这世界太伪善,行善也是有成本的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人,他在别人眼里的形象与关系深度往往成反比。 越是泛泛之交,越是对其颇有好感。而真正有机会得以深交...

  • 兴趣的缺失

    人的快乐与物质的丰富程度成反比。孩童时代,物质贫乏,一块小小的弹珠。一张薄薄的纸牌。甚至一堆泥巴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与快乐也许是反比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aa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