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段情、那一丝丝爱意变成现在跟你谈着观念、聊着人生、念着野心,作者西门媚将原本想谈的爱情融入到了野念,告诉我们马尔克斯、王小波、罗大佑、林达、多丽丝莱辛、米兰昆德拉、奥尔罕帕慕克等等这些各自领域的艺术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在体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爱”的主题早已被各时代的大家与小家反复创作,却终没有人将其与“野念”关联。一个绵长温暖、一个远大冷峻;一个人情使然、一个公事公办;一个深刻专一,一个变幻莫测。众人眼中,“爱”不可披上地位、权利、金钱的霓裳,而“野念”则是对“爱”的亵渎,可世间之事,没有任何孤立可成,皆是相辅相成、不可断裂,“爱”与“野念”亦是。
“如果不跳出来,就不能起飞。”——行动。
作者眼中所带来自信的话语,在我眼中却代表着自由和掌控,自由是对自己生活的自由、掌控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多年前读了余华的《活着》深感写得平实却无比深刻,若让我以这么纯粹的内容和文字去模仿一篇,估计也是难上难,更何况是原创。文中的主人公活得艰难,可谁的这辈子是轻松惬意的呢?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有富人的愁苦,各自在围城之外看着他人的好,可这“好”却只是每个人想象中的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段难走的路,没有谁能逃过这点,即使你自诩不凡。从自傲中跳出、从过往的成绩中跳出、从你不想要的生活中跳出,众人皆知围城所在,却少有人敢抛弃现有的荣耀和光环去寻找新的自己,人生很公平,既然你不舍,那就无所谓得到。
“知道自己随时可以放弃很多东西,随时能够出发。”——观念。
作者说这本书写给心怀野念的人看,其实我认为更是给没有野念的人看,让他们知晓野念人的思想和生活,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活着,哪一种才是你想要的生活,哪一种才是你渴望的终点。日常生活里有一种慢性毒素,中了这种毒的人会渐渐对一切失去渴望,他们机械地生活,内心麻木,没有任何激情与冲动;对一切事物懒于关注,惰于思考。把“做”放在一边,看到自己儿时的梦想只一味告诉自己不行,看到自己喜欢的女生(男生)只一味默念她(他)不会看上我,看到他人的冤枉只一味告诫自己是自己的过错,你无条件丢掉了实现的可能、追求的渴望、反抗的声音,还祈祷他人能看到你的默默付出、体会你的身不由己、改变你无奈的生活?
那清晰透彻的笔力,生活话题的道来,将野念与爱情这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在十字路口中穿插进去、叠加起来,呈现给我们文学艺术这别具一格的野念。我们是什么?我们只配庸庸碌碌?我们为何没有过着羡慕的生活?我们安定地一眼望到头的人生,终将看“野念”何时来到。
【后记:最令人惊喜的是,在书籍最后处的插画栏,我看到了“西闪”,因同出于“领读文化”,估计就是之前品读的《普通读者》的作者无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