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热了,需要开空调了,真好!
喜欢热热的感觉;喜欢汗珠在面颊划过的感觉;喜欢四野无声日炎炎,车如流水马如龙,人立树阴中的感觉。这些感觉,可以让我感受到身体的存在,感受到肉体的活力与需求,这好像是最低层级的需求,但是,这又何尝不是最高层级的需求呢?一个感受不到肉身存在的生命,精神真的可以无限强壮吗?若可以,我觉得是很可疑的。强大的精神能力,恢弘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建立在对肉体的知觉之上的,唯有洞悉肉体的每一处细微的颤动,才可能会对生命保持时时的反省,到底是什么,在让我们前行,到底是什么需求,在释放信号,渴望被满足?肉体的,抑或是精神的?是低层级的,抑或是高层级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地基,便是对肉地的觉知与洞察,我,是这么觉得的。
2
这几日,沉浸在《葬花吟》中,心神恍惚,始终觉得自己被一种忧伤攫住,不能自已。
葬花吟
(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我)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是我的青春记忆之一,其中的美与忧伤,使我深深沉醉,青春的逝去,美好的消亡,痛彻心扉,肝肠寸断。
我想将这首诗,作为“落花课程”的收束,因为我觉得,这首诗,足以代表“落花诗”的某种巅峰状态: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对忧伤的捕捉与反省。
要从诗中解出忧伤与绝望不难,难的是将这种情感如何层层堆积,步步推进而至“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过程解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难的,是从这种绝望里面,开出光明。因为,这首诗要进课堂,进初中生的课堂,只到绝望,是绝对不可以的,一定要开出希望,开出昂扬,开出光明,只有这样,这首诗,才可以带给初中的孩子,才会对孩子们有积极的影响,否则,还是不进课堂的好。我,是这样理解进课堂的诗歌的。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有谁怜”?“游丝”“落絮”多无情,不怜那“红消香断”,多情的,敏感的,多愁的,惜春暮的,是“帘中女儿”,满腔愁绪无处诉。在这“不怜”与“怜”中,便有了一个林黛玉。
愁无处诉,情难安,手把花锄葬落花,可落红遍地,怎忍心轻踏?心怜怜,意迟迟。可那柳丝与榆荚,哪管落花纷飞,只自芳菲,一副无情心肝。触此景,情暗伤,“帘中女儿”“葬花人”,怎知己身不会如落红,飘零风雨中,香魂飞。桃花李花今朝凋零,来年又至枝头上,可凋零的人,又哪有来年呢?青春逝去之痛,身死道消之慨,涌向心间。葬花人,手把花锄立,自嗔怒,那梁间燕子太无情,不知惜落红,径啄落红筑泥巢,可转眼间,嗔怒化怜悯,慈悲心起,这梁间燕子又怎知,来年再归来,这香巢又怎会安稳如故,今朝嗔燕葬花人,又怎会仍立此处如今朝?“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天多不测风云,地多悲欢离合,今朝花开好颜色,明朝花落空寂寥,今朝葬花人,明朝枯冢土一堆。想明朝,乌云滚滚不见日;看未来,渺渺茫茫路崎岖,泪珠儿,划过腮颊,滴落落红上,杜鹃无语,落红晶莹,缓步归去,回香闺,掩重门。
一盏青灯相伴,四野无声人寂寂,一人辗转香榻自凄凉。缘何伤神难眠,想是“怜春”与“恼春”。心怜春忽至,片刻芳华绽放,若烟花灿烂,可无言语,自归去,不理爱春人,不怜爱春人,爱春人,怎能不恼?夜沉沉,心幽幽,一片迷茫间,忽忆昨夜窗外有悲歌,想是花魂与鸟魂,来与我道别。春亦多情,未曾“忽去”,春又怎会不理不惜爱春人呢?于是,一片殷勤问:春归何处?花魂与鸟魂,无语空对爱春人。爱春人,一片芳心暗许春,愿随春归去,直至天尽头,去寻春归处,至那香丘远离污浊世。神思邈邈,过山川大河,历险泽湖泊,香丘寻不到,心动神摇间,泪暗垂,泪眼朦胧间,一梦回魂,青灯如豆。无香丘,无香丘,世污浊,世污浊,“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生来爱干净,难与泥污同,冰心一片映天地,欲若白莲立人间。爱春人是葬花人,“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我)知是谁”?不忍洁净之花遭泥污,葬花人手把花锄葬落花,世人多笑葬花人,竟有此“痴”天地间。可痴于“净”,不愿污,又有何罪?他年葬花人身死,又有谁,怜葬花人一身清骨,晶莹剔透?“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切托付命运,管不了,不能管,只凭天意。
一曲《葬花吟》,哀悼青春,哀悼一切美的消亡,读罢,一声长叹。
林黛玉,生于那个时代,她的死,某种程度之上,是必然。那,后来的女性呢?想到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拉”,娜拉选择出走,鲁迅先生说,娜拉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堕落,要么回来。那现在的女性呢?是否有别的选择?有叶嘉莹先生,以文化,立己立人;有德国总理默克尔,有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政坛驰骋,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格力总裁董明珠,在商场纵横;有全职妈妈,将所有的爱,给了家庭……套用很古老的一句话,叫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只要,自己立起来……
哪怕是林黛玉,也不是绝望,她所能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对“生”的热烈追求。花落之前,经历了什么?经历了风霜雨雪,经历了绽放。花落之后,又会经历什么?结种子,长果子,新的风霜雨雪,新的绽放……生生不息,代代无穷。黛玉死前,经历了什么?如果说黛玉太过具体,再抽象一步,人死前,要经历什么?同样的风霜雨雪,同样的沟沟坎坎,同样的辉煌灿烂,同样的光彩夺目。那人死后,可能经历什么?被后世子孙记起,被后世子孙重新擦亮,带给后人以启迪。所以,死亡,是生命的必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曾灿烂过,未曾辉煌过,未能擦亮一段岁月,未能照亮一方黑夜。《葬花吟》所给我们的,绝对不是死的悲戚与绝望,而是生的热烈与鲜活。
再换个角度,是俊平同学谈到的,黛玉与屈原的同构。同样爱花,同样高洁,《葬花吟》的感觉与《离骚》的感觉某种层面之上的相通,无一不暗合。如果说屈原之死是有价值与意义的,那黛玉之死,亦如之。
3
小满
词:江子\曲:马辉
斗柄指甲
小满已临
苦菜芳华
靡草死矣
小满未满
麦秋将至
麦秋未至
何以献祭
榴花火红
迎风落英柳依依
豆荚怀珠
小荷妆成苇草萋
籽粒灌浆
北国青麦唤黄金
桑叶正肥
蚕神食饱忙缫丝
三车连动
江南白水祭车神
小满未满
玄道之妙无穷已
吾心光明兮
小满未满
玄道之妙无穷已
吾心光明兮
岩中花树笑无语
世事轮回,生命就是如此神奇,一方正灿烂,一方正身死,生与死,同时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绝望与希望,并存。苦菜黄花正灿烂,靡草正身死,麦正灌浆欲成熟,皆在小满时。
榴花欲燃红似火,杨柳依依迎风扬,豆荚青青暗含豆,小荷探身苇草间,万物争入夏,红绿总相宜。
桑葚已熟紫欲滴,桑叶青青蚕缫丝。祭祀三车,一杯白水泼入田,水车油车丝车动,求雨顺风调日子美。
小满未满,天道有缺,大满将至,天道无瑕。玄道之妙,生生不息,吾心光明,光明涌至,看岩中花树笑无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