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
咨询师陪伴来访者聊近一段的情况,并回到上次的议题上。
来访者聊到肯定当事人遭异议,如果否定会是什情况?能阻止那种行为吗?你看重的、在乎的是什么?
你希望有怎么样的互动?达到了会是什么情况?你与孩子聊过吗?他可能希望的是什么?你们过去还有哪些情况下沟通的比较好?
怎么样让互动更好一些?
二场
发生这样的事,让你有一些气愤?这样的郁闷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些你也在顾全大局?你在维护底线、原则和边界?(我测他好像在说要有灵活性?不知道关于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你怎么看?
你说的平静能具体说说吗?(让你给平静打个分怎么打?)理想的状态是多少个?
有没有过去相对做到的?所以,接下来怎么做?
反馈反思
他们让你感到在讨好,让你不舒服?你能用焦点的理念去尽可能理解他们!好像他们没有底线和原则,让你很气愤?你感觉他们没有底线、没有原则,所以很气愤?
人在情绪中,尽量在感受方面多一些陪伴、理解、共情、一般化,让她感觉是一伙的,站在一起的,共同去面对问题?而不是着急进入意识层面,这时候她还没有能量和力量。
你在维护它的利益,他们还不理解你,确实会让人郁闷、不舒服?
如果没有底线和原则,很难想像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不过于引发来访者的负向情绪!
(听起来,确实让人很气愤??)
促使来访者改变的四因素,也既咨询效能因素:当事人因素40%,咨询关系30%,期待15%,技术及模式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