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新学期,新老师,新学生,怎么能没有别开生面的“新”的运动会呢?
小颖快速地走到垫子跟前,略有些笨拙但却稳稳当当坐在了体操垫上。在她对面的,是高年级的姐姐--不过,此刻她的身份是裁判员。小颖一坐下,“小裁判员”就指导她标准的仰卧起坐动作,明确告诉她什么样的动作不规范不计数。小颖表示听懂了她们便耐心等待发令官的命令。尽管她的腿脚不灵便,却丝毫没有流露出自卑的神情。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班级原地投球的集体项目,她一项都没有少,她胸前的号码簿也是专属的--“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运动员”是我们的要求,“让每个孩子都戴上号码簿”是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这源于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孩子一生都是啦啦队员,如果小学没参加过运动会,基本上求学阶段都没有机会做运动员。因为,初高中的老师选运动员的方式是“谁在小(中)学当过运动员”,一句话全班淹没三分之二。如何让孩子们从小热爱运动,掌握体艺2+1技能,我们在开学初就做了布置了“体育作业”:一年级每日跳绳,中期过关测试,其余年级学生选择三跳项目(跳绳、踢毽子、夹沙包)中任意一项坚持锻炼。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场,让每个孩子都做运动员是我们的追求。所以,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也许就是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可能性。配合每日读书、练字、运动,学校设置了“成长365”活动,要求孩子们文字记录或手机打卡活动情况。坚持运动既掌握了一项体育技能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又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机会,还能融洽学生关系,建立伙伴情谊,一举多得,益处多多。老师们很认可“全员运动会”的理念,也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报项目参与运动会,看着孩子们戴着专属号码布骄傲的神情,我们确信做对了。
操场东南角,我刚数完一组比赛,另一组同学上场了。一个男孩带着号码簿,穿着裁判服,双眼紧盯着面前快速摇动的跳绳,“91、92、93、94、95……135!”随着哨音一响,比赛结束,跳绳的同学使劲来了最后一跳,他则完成了一眼不眨的计数任务,向记录老师报数。他是501班的同学,既是运动员,又“兼职”做裁判员。学生全员参与运动会必然带来裁判员短缺,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认识比赛,我们在运动会期间融合了裁判员的职业体验,选择五年级学生承担裁判任务。教师裁判和学生裁判同时培训、同时上岗,精心设计制作的裁判服,成了工作的标志,也成了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孩子吃饭也不舍得脱掉,顶着“尽职尽责,公正裁判”的标志,自信、洒脱行走了两天。别看他们人小,跳绳计数、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技术指导毫不含糊。我们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们多一分责任感,也多一分神圣感。
这次运动会,我们严格落实国家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管理的相关政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我们在运动会的第一天就对全校学生开展了2021年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室内体育馆里,孩子们列队依次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座位体前屈、50米跑等项目,医院里专业的医生给出的是准确的结果。老师们将测试结果汇总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中心。我们希望用踏实的工作、真实的数据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抓好抓实五项管理落地,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是做的事业。只有做了,才知行不行、好不好。就像我们的运动会,孩子们说“这里的运动会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