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改变》▪开智读书会第二季 打卡专区
#新年觉醒Day1#《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为什么是改变

#新年觉醒Day1#《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为什么是改变

作者: Lillian_Min | 来源:发表于2016-01-20 18:14 被阅读234次

为什么是改变

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是想要改变的,想改变自己,想改变他人,想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时候我们知道该如何改变然后付诸行动,有时候我们知道该如何改变却又一直拖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这就是我为什么想要读《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这本书的原因。

此前已经利用睡前时间浏览过这本书,不到半年的时间,却已经忘记了书本的内容,更不用说利用该书的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趁着开智读书会的机会,重读此书。更多的是想看看朋友们关于此书的看法,讨论此书对生活的实际应用。

改变概览

看标题

两个核心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则、问题解决的原则。而答案是改变。如何改变呢?

看作者

三位作者均是精简治疗中心研究员。精简治疗致力于人类沟通、婚姻治疗、家庭治疗、行为向导的问题的解决。所以本书也是关于以上问题的解答?所以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看目录

结构非常清晰的分为三个部分:

  • 变与不变

    • 理论的观点

    • 实践的观点

  • 问题的形成

    • 原地踏步,或者当解决之道变成问题

    • 可怕的简化

    • 乌托邦症候群

    • 悖论

  • 问题的解决

    • 第二序改变

    • 重新框定的艺术

    • 改变的实践

    • 实例

    • 开阔的视野

其中最最感兴趣的是改变的实践和实例两章,想看看作者们的经验中,是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

看序与前言

译者序

译者序深刻的讲述了译者对改变的理解。

译者序的最深感受是:原来不只是一本关于个体改变的书,更是关于团体、社会改变的书。

尝试去训练自己捕捉信某个互动的过程,回想关系脉络中发生了“什么”及“如何”发生,而不是事后自以为是地去解释“为什么”

重视解决之前,先重视问题。很少想问题是什么,如何发生,却又经常对某些状况不满,想改变。

个人、人际、婚姻家庭与社会体制之间确实存在交相渗透的作用

眼光总是局限于小我,很少关注大环境。

婚姻关系中重复发生、似乎无法改变的老把戏。

老把戏同有。比如老公喝酒,闲暇时不上进;比如自己沟通冷暴力、生活无固定计划,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实践工作者失去了对生命细微变化辩识的能力,对场域脉络间交织牵动的力量亦视而不见。

迟钝、漠视似乎是常态。

人际互动、团体动力、群体间关系及制度环境和人们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的视野。


混淆了个人、人际与社会群体层次的经验,从而简化地错置了个体身上所承载的经验。


我们能够了解彼此、批判且改善彼此的工作,介我们仍走自己的路。


第二序改变的发展不来自执著地求变,而来自共享协同的开放状态。


“协同探究者”与“反映实践者”已取代了专家。


追寻个体与集体如何能在他经历的重叠交缠的压迫生命中转化前行。

生活工作环境单纯,还未能很深刻体会到团体、社会的压制,只是经济的压力。

作者序

作者序是简要介绍了这本书的主旨。

一本探究改变是如何自然发生,以及改变可以如何被推动的书。


明白已经无可改变的过去,更是为了改变令人不满的现状,亦即渴望过一个更好的未来生活。


了解人们自己的问题是如何陷入与他人问题的相互纠结之中,以及加速解决人类僵局的方法。


超越了原来的“心理”问题领域

涉及社会问题,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前言

前言讲了本书的主旨、背景与结构。

本书的主题,即讨论人与事之“变”与“不变”这个老问题。更明确的说,这一主题所探讨的是:问题如何产生,问题为何持续存在,问题又如何得以解决。其重点在于探究一种悖论的现象,即遵循常理与“合乎逻辑”的行为导致失败,而“不合逻辑”与“非理性”的行动,反而使形式的变化如其所愿。

原来改变的窍门是出奇制胜?

“改变”的理论,即群论和逻辑类型理论

深深感叹作者居然能抽象成两个理论模型。

看索引

以下是索引中被提到四处及以上的关键词。是不是弄清这些关键词就理解了书的大部分呢?

酗酒、罗伯特.阿德里(Ardrey,Robert)、W.罗斯.阿什比(Ashby,W.Ross)、逃避(作为虚假的解决方案)、乔治.贝特森(Bateson,Gregory)、行为处方(或行为改变的计划)、精简治疗中心、改变控制论的定义:第一序改变,物理学中不同层次的改变,改变的迷思,改变的实践,对改变的抗拒,第二序改变,自发的改变、种类(逻辑类型理论)、组合,组合规则(在群论中的)、常识、控制论、米尔顿.H.埃里克森(Erickson,Milton H)、群的第四特性、群论、人类行为的“冰山论”、恒等成员、洞察、失眠、罗纳德.D.莱恩(Laing,Ronald D)、患者的语言、“稳定”少一点、成员与种类、恒等成员(群论)、成员,相应的或相反的(群论)、9点问题、相反成员、一对相反的东西/概念、悖论:理发师悖论,(悖论)的行为意涵,“自动自发一点!”的悖论,圣诞卡悖论,国王悖论,邮差悖论、行为或症状的处方、《数学原理》、心理分析:“冰山论”,训练心理分析师、心理治疗:行为,家庭,婚姻,非指向性的,心理治疗与乌托邦主义、现实、相反成员(群论)、重新框定、性生活问题、症状:解释与改变,处方、精神分裂双重捆绑理论:博弈论,群论,信息论,逻辑类型理论、乌托邦:对付乌托邦,心理治疗中的乌托邦,乌托邦症候群、是什么、为什么、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udwing)、禅宗。

阅读谨记

谈的什么、怎么说的、谈得怎么样、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觉醒Day1#《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为什么是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dl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