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个学员问了李笑来一个问题,大意是:古典老师建议要极其功利地读书以提高效率,而你却建议采用“漫步”的方式读书以扩大知识广度,到底应该采用谁的策略呢?
李笑来的回答是:重要的不是采取“谁的”,而是赶快去“践行”。
2
2016年8月份,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认为我已经找到最适合的方法了。接下来,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我的阅读和学习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组块”的概念,认识了学习的金字塔, 知道了发散思维和专注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践行着李笑来“只字不差”的阅读理念。我在阅读和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让我来回答那个学员的问题,我也会告诉他:先读几本试试看!
3
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了的时候。
“再想一想,再等一下。”我们相信只要再稍稍思考一下,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就会有更优的策略。于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准备。当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远,当信念越来越模糊,我们还在准备着。于是,拖延就不期而至了。
永远站在山脚下的人,很难看到走到山腰的人看到的风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只有往前走,我们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才能知道哪些策略要改变,才知道哪些方法不适应,才明白那些先走的人曾经在说些什么。
只要开始,我们就已经超越了那些只想不做的人。只要迈出一步,你就超过了半数以上的人。有多少人停留在空想阶段,有多少完美计划永远只是写在纸上!
4
我把“先走几步试试看”作为做成任何事情的不二法门。
试着想一想,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我们睁开眼睛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当我们把手伸向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懂什么呢?怀着一颗好奇心,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重来,不断突破不断完善,我们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没有理由说,我们长大了就要完全准备好才行动,就要什么都一来就会就懂。
5
先走几步试试看,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一部分安全感勇敢去尝试;意味着我们要马上开始快速入门;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反省不断调整;意味着我们要在拖延的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问问自己:我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能?我有些什么样的梦想?如果生命即将结束,最希望怎样书写自己的墓志铭?如果人生只剩下10年,我希望怎样度过?5年呢?1年呢?把它们写下来,别管多困难,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呢?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等等,谁告诉你一定要做到怎样怎样才算成功的呢?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只要你去做,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如果确定了要做什么,马上开始去做,并且快速入门。往前走一步,拔开云雾。总结别人的经验,那些成功的、失败的,找到入门需要达到的最小最必要的条件,集中精力快速攻击快速入门。待到进入门中,再看到的想到的必定跟在门外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才到了积累经验不断打磨的时候。你的时间要用在这里,而不是准备和初始阶段。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不断地想往往想不清楚,但写下第一句话后,下一句自然会出现。
当你可以准确地提出问题时,你已经入门了,这时“调整”会很自然地发生。发现问题和困难绝对是好事,这时候需要我们修正路径、完善方案,有时甚至会发现最初的目标很可笑,没关系,调整就是了。比如这次加入写作社群,对我来说也是调整的结果。我先加入了一个手账社群,结果深入了解之后就发现,我的目标错了,我真正想要的是写作而不是记录。
当我们总是开始不了,陷入了所谓的拖延时,我们应该向内看,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一时兴起不是自己真实意愿,不愿意做吗?是目标太高做不到吗?是时机不对不该现在做吗?回答完自己的问题——最好写下来,我们应该就知道如何选择的——当然,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拥有选择的权利。即便放弃,也是自己决定的,而不是被拖延逼迫的。从这个角度看,拖延是好事,它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
6
最后,我想讲一个关于我和写作的小故事。
我在小学阶段就自认为很有写作“天赋”,但一直没能真正开始写作,偶尔写篇日记什么的,却一直处在“命题作文”的水平。
2016年9月,我终于明白再不开始写作我就可能把这个梦想带入坟墓了。在看了多萝西娅·布兰德的《成为作家》后,我不再管作者说得是否准确,照着书上的方法练习“无意识写作”,也就是早晨一起床就进行“自由书写”。
后来,我又无意间读到古典老师说的一句话:“我有写出世界上最烂文章的权利。”我还为和菜头说的另一句话感动落泪:“你别纠结了,你写不出好文章的!”
再后来,就有你看到的这篇文章——如果你看到这里的话。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很不满意,但是,毕竟我在写着。
谨以此文向古典老师、和菜头致敬!谢谢您们,让我明白自己可以写出世界上最烂的文章!
by山水散木(公众号同名),2017年5月14日于昆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