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如果你真的以你的全身、你的神经系统、眼、耳、心以及整个生命在倾听的话,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那份注意力了。全心全意地倾听便是彻底的宁静。
2.在全心全意的倾听之中是没有边界感的,因此也就没有特定的方向。这时,存在的只有全观。当全观出现时,你我之分就不见了,二元对立消失了,观者与被观之物的界分也因此而消融。
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方向感的空境。
3.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我们总是抱持着某种概念、信仰、知识或方程式,去臆测实相或至乐之类的不可思议的境界。
4.冥想暗示着完全没有任何活动在进行。这意味着心是彻底宁静的,它不朝任何一个方向运转。它没有任何活动,而活动就是时间感,活动即是思维。
5.每当心中充塞着执着、恐惧、权力欲,或是在追求享乐和地位时,空寂感便消失了。这时,心被塞得满满的,没有任何空间。
6.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你可以在瞬间立刻领会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
7.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包括自己的信仰、原则或理想都会阻碍善性。
你就是这个世界,世界和你是同一回事,你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宗教以及它们的教条、信仰、仪式、界分和派别。人类一手创造出了这一切。事实上,不正是这些东西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吗?
8.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能带给我们承诺的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无光。不可轻信,甚至要谢绝所有精神上的权威掌控。没有人能赋予我们永恒不灭的内在之光。
9.我们大多数人都害怕行动,因为我们充满着困惑、失序、矛盾和不幸。
内心的困惑或失序,即使通过多年的层层分析和探索,也未必能理清。
昨日发生过的事必须彻底遗忘,或者整理清楚之后立刻放下。
10.服从权威暗示着恐惧。成就欲的根源也是恐惧。
一行精华:
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一种没有任何方向感的空境。
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包括自己的信仰、原则或理想都会阻碍善性。
服从权威暗示着恐惧。成就欲的根源也是恐惧。
触动,反思,改变:
1.作者所说的全心全意地倾听时,要忘掉一切,这个感觉,和庄子的“坐忘”近似:“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似乎真的可以接触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了。
2.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善意和善性,就如同王阳明提倡的“人人心中都有良知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坚守住这份善性和良知,尽量不受纷扰繁杂的世事影响。这是一种通过具体事情对自我的修炼,最终通往明心见性的大道。
3.上述的两个相似的推导,证明了古今中外哲人们的理论,都有很多共通之初。人类对于自身的思索和探究,很有可能殊途同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