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脱不花的代班课,陈述了哲学老师如何“要不要告诉快上小学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这个残酷的事实,怎么告诉他?”这个话题。
听完以后,首先就是汗颜,自己距离“能发现孩子能力、引导孩子思考、带领孩子进入高级思维模式……”这样的家长差太远了。看来”不怪小孩不优秀,只怪爹妈猪队友“啊。
赶紧转念安慰自己压压惊,在这个多元时代,娃已然长大,身体心理健康,也就不算“猪队友“了,但”懒“依旧可以作为自己的标签。
懒,既有坏处也有好处。
懒的坏处是不爱动脑筋,不愿想办法造成,当孩子遇到困难,自己并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引导,又懒得观察,懒得思考,于是解决途径往往是代劳,或者发火、责怪。如此封闭式解决的结果是娃也不爱思考了,亡羊补牢,从现在开始培养开放式谈话的思维。
大约是在小孩小学三年级时候,思想发生过一次大转变,清楚地认识到,与其自己这样没有方式地教育娃,还不如只安心陪伴她,首要一条“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就少BB”。这样的懒最大特点就是少贴标签,少评价。
记得收到她第一份较贵重的礼物是她初中时攒钱买的一条真丝围巾,好几百的围巾,自己当时是不舍得买的,当她兴奋地打开,我的心却沉下来了“这娃啥眼光,这蓝色,可好土气”忍住闭嘴,不曾想,“真香定律”到现在依然那条围巾最好搭衣服。
这个暑假,再次上演类似情境,和同学逛街,打折买了一堆,其中有条狗屎黄的条纹裤,心里按年,这种裤子也有人敢做,也有人敢买,全当没看见。没想到她玩了一次百搭风,这裤子搭n件上衣,都显得很神气,成了神奇的狗屎黄。
庆幸在她的高中时代,安心自己的工作,做好后勤,学习方面几乎 “懒”于关注,陪她安度了充满焦虑和压力的青春岁月。
也许,懒评价伴勤讨论,是正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