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丸,《红楼梦》里最神奇的一味药,取四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洁白美丽花卉,以及必须巧合在四个时令所降之水,经繁复无比的工序制作而成。
我有一次不禁想到,这意味着什么呢?黛玉葬花,而宝钗吃花吗?
我向来不喜过度解读,这是和不加思考一样的愚蠢,因此也每每小心避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自己跌入这样的陷阱,然而无独有偶,书中另外一个情节:宝钗扑蝶,也令我有类似的联想。
宝钗扑的是什么样的蝴蝶呢?一对成双的蝴蝶,且是玉色。关于玉色是什么色,有些争议,但无论如何它都不如白色、黄色、甚至蓝色的蝴蝶来得常见且易写,为什么作者要如此设定?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玉牒”这个词,中国历代以来,皇家的族谱就称为玉牒,如此敏感的谐音,作者不可能想不到,且即使他本人没有这个寓意,也容易被当时的文字狱作为“灭皇族”、“改朝换代”的隐喻,是很危险的。
作为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行的文学,红楼梦里没有扁平的好人与坏人,宝钗这样能与黛玉同有一首判词的第二女主,固然不可能被塑造成所谓反派,但作者是否借用宝钗的有关情节和设定来影射什么,仍值得深思。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面风月宝鉴,正反能看到不同的内容,你可以从单纯的人情小说来看待它,但如果你发现了它的秘密或者说作者暗设的密码,能看到另外一部书,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但在此我们先放一放“人物背后的隐射”这么大的题目,来单纯探讨一下仅只作为人情小说来看的人物本身:宝钗说,冷香丸的功能是去自己从胎里带来的热毒。
“毒”这个词,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字眼,毒是能害人的,但此处的热毒,是害他人还是害自己呢?
从癞头和尚一贯的做法来看,他对于一干下世人等的拯救,都是要让他们避灾祸、保平安,比如黛玉要能戒哭(不动情)方能久活,而宝钗必须去掉热毒,因此基本可以说,这个热毒是会毒死宝钗自己的。
由此我猜想,这热毒是否指的事天性里带来的热情和欲望?而冷香丸,却是在帮着她压制骨子里的这些特质,于是你看不出她对谁不好,亦看不出她对谁特别好;你看不出她爱什么,恨什么;她好像和谁都很和谐,但又和朋友的感觉始终差一口气;她对金钏儿跳井之事谈不上冷漠但也绝没有怜悯之意,甚至没有兴趣多问;她对刘姥姥的笑话无动于衷。。。
从她“雪洞”一般的闺房你甚至找不到什么女孩气息,青春少女会有的欲望、天真、热情,都生生地藏在了不为人窥见的心底,但她真的没有天真没有脾气没有情绪吗?不是,作者写了,从她认为无人会看见的扑蝶里,从她那次忍无可忍怼宝玉的话里,从她那次因为哥哥的话而哭了整整一夜的眼泪里。
所以,宝钗的命中之劫其实也是情吧!她命中早注定好了:她所爱之人不会爱她,所以如果她学不会克制自己,将只会在未来因太过悲哀而死去,要救她就必须让她从小就靠吃这摧花一般的冷香丸去做到绝情、无动于衷,去做一个压抑自我的、冷眼旁观的人。
我想,宝钗或许是因为发现宝玉对她只有尊敬而没有爱情、甚至还不顾一切地出家之后,又因为冷香丸已经用尽,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情绪爆发,在某个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冬日里,忧郁地孤独地死去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