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己知彼---日本想法读书
菊花与刀:有关看起来纠结和死心眼的日本人

菊花与刀:有关看起来纠结和死心眼的日本人

作者: 在路旁噶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11:10 被阅读123次

    写在前面:

    读了三个版本的《菊与刀》,实际上应该总共接触过4个版本,之前读的一版本忘了,现在这三个版本分别是:

    微信读书那本 海淀北部图书馆借的 自己花10块钱买的旧书

    就这三个版本,其实有时间的话,对照每位老师的翻译,还挺有意思的,话有三说,就看你用哪句说出来。

    另外一个,本书作者是,鲁思本尼迪克特,她的书籍还有《文化模式》,是个富有诗意的人类学家。以下是《菊与刀》的摘抄串烧,我写了大概半个多月的样子,终于把这本书反反复复串完了,每次回过头来看,发现书上的细节能改变一些自己的认识,很奇妙的感觉,好书就是需要读百遍。后面我还会继续详细这本书,做一些更多的评论。

    作者的研究始终围绕如何在二战中打败日本人,为何战争中的日本人如此残忍,以及日本人在战后为何如此逆来顺受?这个理由其实是跟他们的国民性深刻相关,他们的教育从小放荡,但是长大之后面临十分重的社会压力,自杀现象也特别多,于是在没有道德胜似道德的社会价值体系中,他们“无我”生存,对自我的身体做出残忍的对待,各种修行普遍,然而他们也会寻找更多出口,比如日本男人寻花问柳十分正常,妻子也会同意……详情可以看下文,其实这本书成书时间是1946年,现代的日本人或许更多不被这些条条框框所烦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作为中国人也会更多有感同身受,家族制里很多为责任所累的人,所以也可以看出日本是多么有计划的学习中国文化,把学来的东西发扬光大。有关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的可以看这位老哥写的,@亢龙有悔L  从明治维新看日本,三万字码起来慢慢看。


    这本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是为了打败日本,所以才让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前去研究,他们想知道的是,日本政府从民众那里获得多少支持、日本领导人煽动好战情绪的方法,战场上的用兵方法,这些军事问题背后所反应的文化问题。

    作者认为,日本人与其他东亚民族不同,有强烈的不可控制的情感,会淋漓尽致的刻画自己。但是,日本人写自身,往往会忽视一些很熟悉的东西,同样,日本人的视角所拍摄的电影,是用她们的视角所进行的,所以只有他们能理解自己。

    所以一个异国的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显得极为有意义,就像费老作为华人,在国外生活都多年,他编写的《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会发现更多被我们中国人会忽略的最熟悉的事情。

    人类学家就是要把差异作为积极因素来利用,因为相互孤立的行动之间会有内在联系,于是经济行为,家庭组织,宗教仪式和政治目标彼此都变的环环相扣。所以本书也考察日本人对生活方式的臆想,从而确定去确定是什么使日本成为这样一个国家。

    如此,我们也会更加了解人日本人为什么会那么奇怪、矛盾、纠结。

    一、战争中的日本人是什么样子?

    跨国战争的成败,就在于认识和思维的不同,你看要了解清楚战争中的日本人,先来看看辩护前提的不同:

    美国人把战争归咎为轴心国侵略,日本则认为,必须奋斗建立一种等级制度,扶持落后的中国弟弟,实现大东亚理想。

    日本的胜利支柱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而美国则是对物质的信仰。实际上日本也在意物质,比如军备的费用激增,但精神就是一切、神风突击队是自杀性攻击。越是疲惫,训练越有效,灵魂可以训练。

    看着上述观念可能十分孩子气,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我们不承认这种精神,被打败的时候都不知道。

    日本对于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其国民交代,这是早已经预知的,战争的发生也是我们积极地把敌人引过来,我们在等待良机……如果失败了,他们会认为这是最大的成功。

    美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战争是强加的,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厉害。

    日本人常会认为世界上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我们,所以要体面,日本天皇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就算是战争结束,他们也认为战争开始是因为东条英机骗了天皇。

    被俘是丢脸的,所以他们禁止投降,自杀的军人很多。他们可以从容不迫的接受死亡,这是美德,对待伤员和疟疾患者,他们认为这是损坏了的废物,对战俘也是这样。而在美国看来,这是犯了虐待罪。

    二、各守本分——等级制度

    日本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敬语经常见,不同场景对同一个人的称呼也不一样,在家里的等级制度尤其严格。

    日本氏族制度化:没有宗族,在祠堂或神社拜祭祖先。

    没有宗族:上层阶级才使用姓,制定家谱,从现在往回追溯;神社拜祖先,是地域上的亲戚关系。

    拜祭祖先以村为单位:孝行只限于一个 家族内部,辈分、性别和年龄的特权很大。父亲、长子、男孩的特权更大。

    等级体制也体现在阶级关系上,从中国传入了佛教,仿照了官职,但是被授予了世袭贵族和封建领主。8世纪末叶,天皇被贵族藤原氏推到后台,国家陷入混乱,赖源潮将军成为实际统治者,实力掌握在幕府,幕府通过封建领主来统治,下设武士。12世纪,大元帅(将军)以天皇的名义统一全国。

    德川幕府崩溃之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从庶民道幕府,都背负债务,更别说农民,1853年,日本同中国签下“通商条约”,因此日本明治维新到来。

    三、明治维新

    尊王派:尊王攘夷,1868年结束双重统治局面。

    这个推行主体是下级武士与商人阶级的“联盟”,他们撤销禁止土地转让法令,撤出隔离各藩的壁垒,取消佛教的国教地位,废除了法律上的阶级不平等,引起了尊王派和农民的不满。

    新领导人加强中央集权,恩威并施,天皇赐予大日本帝国宪法,设置帝国议会,他们的制衡机制是:

    天皇-内阁大臣、府县知事、法官、各局长官及其他高级官员-议会会员(选举产生)-众议院(受贵族院制约)

    他们也有自治机构,部落/村(15户左右),还有市、町,在学校、警察和法院不具有地方自治权。政体“适当位置”,“各得其所”。

    宗教领域内,神道是国家性的,包括仪式、神社和神宫由国家维持,这一天天皇代表过敏举行仪式,政府机关停止办公,地方神社和好佛教是”自由领域“,佛教基督教等由文部省宗教科,宗教对他们而言是假日休闲。

    日本的政治领域的职能管控严格,军队里面废除旧的登记制度,军官与士兵、二年兵与头年病的关系取代了武士与农民、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关系,军队扮演民主的平等主义者角色,而居于更上层的军部则有操纵内阁的权力。

    产业方面,日本用政府的钱建设他们认为必须的产业,重工业首先建立,由官僚机构控制,而有一些则被卖给私营商行。还有部分廉价劳动力工业。

    生活方式上,日本人根据需要与等级制抗衡,创造了财界贵族,他们遭到青年军官集团及农村地区的攻击,主要是攻击“成金”,即暴发户,这是因为他们的“甘居各自位置”的道德体系作怪,在这里他们认为是安全的。

    四、背负恩情与报恩

    这个我把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混在一起了。

    在外人看来,日本人是有极端牺牲精神的,也会突然发怒,作者认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欠债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

    “恩”指的是,不是恩情,也不是忠诚,而是一个人尽力承担的负担、人情债。

    这种恩包含天皇陛下、父母、老师,“使人感恩”指的是给予她们某种东西或为他人做好事,日本人会避免施恩于别人,因为会让受恩的人负疚。

    偿还恩情是日本人的一种德行,一种在量和时间上是持续的,叫做义务,即孝、忠,另一种在量上与所受之恩是相当的,也有期限,叫做义理,分为对社会和名誉的义理。

    忠孝引进自中国,日本并没有继承中国的“仁”,他们把“仁”用来劝无赖汉。

    孝道意味着宽恕父母的邪恶与不义。父母可以干涉儿女的婚姻,但是日本孝道的意义在于把“孝”限于活着的人,加在家长肩上的所有责任都要承担履行,如教育管理财产庇护亲戚等,但是如果一个人要教育侄子外甥,则必须过继。

    家庭成员存在明显的怨恨,如媳妇与婆婆等。

    忠是对“善良父亲”的神圣敬仰,王位归属一个皇室,天皇是超脱于国内争端的象征,警察、地方税务官是他们效忠的媒介,遵循法律才能报答“皇恩”,而在美国,新法律都会受到抱怨,会觉得日本很没有民主观念,很顺从,正是这种顺从,让日本在1945年投降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天皇下达的命令必须遵守。

    要说以上是日本同中国共有,来说义理,这种与所受之恩相当的义务,作者定义为“正当的道理,人应该遵循的道路,为向社会谢罪而不情愿做的某种事情”。对名誉的义理指的是,对名字和声誉诋毁——复仇,对社会的义理是对契约关系的履行——义务。

    对姻亲的责任是义理,对叔父、伯父等比较疏远的亲戚都是义理,偿还义理是等量的,而且也会忌讳用更大的礼物来回赠,如果超过了期限则会增加。

    当然名誉的义理要求在受到诽谤或侮辱时有所行动,禁欲主义也是对名誉的义理的一部分,要求一个人合乎身份的生活,阶级意识强烈,发财也是亏心事,还的履行各种各样的责任(如学校起火自杀的校长,教师要装作知道,实业家不能让人知道他的资产枯竭)进行自我防御意识强烈。

    挫败耻辱意识强烈,小学生不留级,家族制度不竞争,中间人制度做保证。

    日本人对与洁净的喜好,以及忌讳污秽,所以把对家族和民族自豪感的污染看作污秽,沾染一点点污泥,都是不贞洁的,所以他们有晨浴的理想,如47浪人的故事。

    自杀也是他们洗清污名的方式,受到威胁时攻击自己,所以日本知识阶层中存在特有的厌倦,少数人能够施展抱负,当局担心他们有危险的思想,疑心不断。作者认为 ,日本人典型的情绪摇摆,是从热烈奉献变为 极端厌倦,是以日本方式发生的,20世纪30年代他们怀抱着民族主义目标,攻击外部,重新发现自我,然而战争结果正敏的他么是错误的、消沉再次成了威胁,日本人说:不在打仗了,我们也没有目标了。战败后,日本人接受了一切后果,美国人负责重建,他们通过展现友好来获得好感,努力会招致猜忌,得到尊重是战后他们的关注重点。“从懒散中唤醒自己”。……

    这时候的美国人纠结了,为什么日本转变这么快?甚至都没发生过一次仇杀问题?在美国,变化是道德问题,欧洲任何民族要投入战斗,坚信事业永远正义,从仇恨和道德义愤中获取力量。日本则不是这样,他们要求得到尊重,然而战争之路失败了,充分说明义理的作用,具有两面性,运用攻击和好名声,灵机应变,向敌人请教,转变迅速。

    军国主义不是义理,武士道也不是武士阶级,义理是所有阶级的道德,地位越高责任越大,不懂义理的人仍然被瞧不起。

    五、人情世界与德之两难处境

    也是九十章的混合。

    人情之一,像耕耘艺术一样培养肉体快感,热水浴,澡堂,黎明前的冬练、冷练,小孩练习书法冻疮、小学无暖气。(有点自虐性质的样子)

    美国人认为睡眠是为了保存体力,日本则认为睡眠是独立,与任何已知的生死之事无关。他们会牺牲睡眠,也会忽视食物,放弃食物能够让人更坚强。

    艳情是另一种人之常情,如《源氏物语》在这个领域也不讲道德,他们设置妻子的区域和消遣的圈子,两个区域各得其所。选择配偶时可以盲目结婚,传宗接代,其他目的则是滥用婚姻,男人会养情妇,分为艺伎和妓女两种,男人可以通过签订契约,把她们立为情妇,英美人却觉得淫荡下流。

    同性恋嗜好也是人之常情,尤其会主动寻找性伙伴,被动是没面子的,

    自淫快感,不会是他们有罪恶的快感。

    醉酒,快感,放松。

    以上这些人之常情造成后果,在日本人的历史上,他们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一种无能,即什么是邪恶的,善恶不是他们的人生观,他们有温和的灵魂和粗暴的灵魂,诸神也是善恶并存,更没有人之堕落的道德准则。

    他们人生的最高任务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鱼丸隔阂享乐。

    咋日本的小说和戏剧里很少有大团圆,都是悲惨结局,战争影片也是这是高潮,也是和平主义宣传,他们想看到的就是苦难背后的牺牲,不惜代价履行职责。

    日本人的全部义务,就是许多圈子,如忠圈、孝圈、义理圈等等,他们会在某个圈子中指责人,小心翼翼平衡一个圈子对另一个圈子的诉求。

    欧美人认为,叛国者,不信教的人,男人女人也有额度那个种类的人格,为什么日本人从一种行为转到另一种却不背负精神代价?

    日本人认为灵魂都是新刀,闪着道德之光,不经打磨便会失去光泽,称为我身之锈,像照顾刀一样照顾本性。

    不同功能的职责之间也会有冲突,47浪人的故事就是描写义理与忠、义理与正义的冲突、单纯义理和无限义理的冲突,最终义理获胜了。

    孝圈的核心是核心,给妻子的仁圈则要让步,男人把他和妻子的感情上升到国家则要受到嘲笑。忠圈是最高的层次,并通过教育计划来进行执行,最权威的表述叫做《军人敕谕》,连同《教育敕语》是日本的圣典。

    忠优先于义理,忠是大节,义理是小节,但是不懂义理仍然是美德。

    他们选择诚作为压倒所有圈子的伦理德行,不诚有意见不合的意思,诚是遵循由日本行为法则会日本精神所规划的道路的那份热情。不感情用事,不追逐私立不冒险。

    自重是精明估计不要做招致批评或减少自己成功机会的事情,谨小慎微,守礼不要辜负期望,本应该做恶更周到,周密计划等的意思。

    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反复灌输绝对道德标准并依赖于人们开发良知的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内心反应)人么会为那些我们应该产生负罪感的行为而懊恼是耻感。(对别人的批评的反应)

    羞耻感在美国日益加重,负罪感减轻,美国人认为是道德的松弛。羞耻感在日本享有权威地位,他们到诶过之后发现他们的美德不能顺利输出,因此难以适应,他们信赖的是安全感,同一种行为准则的每个细节,当别人不顾及时,他们就不知道怎么 做了。三岛 《我的狭岛》不能适应,怯懦敏感害羞,好像中国一个村里人来城里。

    六、自我训练(修养)

    (第十一章)

    美国人是用一种“职业本能”去训练,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日本人则是在礼节、书本、刀剑之外,接受特殊的训练,训练则能够提高品味。

    自我训练包括,锻炼出能力的训练,另一种是所锻炼出的超越能力。

    父母为孩子、妻子为丈夫、丈夫牺牲自由来养家糊口,在美国人看来这是“自我牺牲”。日本则是互惠的交换。

    日本人对牺牲的定义不一样,给予和接受方 都能从中获利的行为,没有任何一方觉得是牺牲,牺牲会让他们觉得这是提升了精神境界,更无须奖励,不会自怜和自以为是。

    1、精神训练是男女能够获得更好的享受生活和体验人生滋味的能力,自我训练有一套积分理论,刚开始时会感到不耐烦,后来会消失,因为他们最终会享受训练。尽管这样,他们的行为准则经常走向极端,是他们经受挫折。如疾病等。

    2、“通”的境界,所有训练教派中最伟大的一支,是禅宗,被称作是“一本正经的胡言乱语”,“无我”表达,这是上流社会的禅宗用语。形意毫发无间的状态,摆脱“观我”和“妨我”。

    日本的许多训练技术来自印度瑜伽,与印度的训练方式异同:

    相同点:心无杂念、身体静止、一句话重复一万遍,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选中的标志上。

    印度,涅槃,超凡入圣,灵性,与神一体;日本,没有转世思想,人们会在松树上或野鸟身上“见到涅槃”,他们对死后世界不感兴趣,没有肉体和精神无法调和的教义,僧侣可以娶妻,没有神秘主义,有神秘主义技术,禅宗不认为入定的时候五感皆空,认为这种修行会把“六感”带到敏锐状态。

    日本许多教派,强调冥想、自我催眠和入定的神秘主义技术。禅宗的教义,潜力只存在于体内,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增强,巩固一种粗犷的个人主义。“了悟”

    方式1:立柱苦行,冷水刺激,瀑布修行,达到通的境界,无视身体的痛苦,锻炼自我意识

    方式2:精神训练,师傅和弟子讨论,粗鲁,打破茶碗,铜棍敲击手指关节,可以让弟子顿悟

    方式3:公案,敲门砖,未开悟的人性。“观察的自我”消失,问题和我统一,实现“忘我”;“观察的自我”是用别人怎么说来评判的,脆弱,消除它,实现灵魂的训练。

    “无我”的理论基础与“像已死之人一样生活”一样,是说一个人活在“得道”层面,消灭害怕与谨慎,紧张与畏缩,西方人则认为,这是消灭了自己的良心。

    所以行为要能直接表现内心冲动,行有德之举,通过训练,在“通”的状态下消除“耻”,人的“第六感”才能挣脱阻碍,从自我意识和挣扎中解脱。

    七、儿童学习

    婴儿和老人可以最大放纵,青壮年自由度最低,而美国则在青壮年时期增加选择自由度。

    想要宝宝是情感满足+传宗接代,女人想要小孩提高地位,分娩很隐秘。头三天不给喂奶吃母乳,喂奶是女人的生理快感。要求8个月断奶,

    宝宝背在背上,学会骑在背上,尿布,三四个月大时,开始幼儿培训,一岁前就学步,不让爬,

    管教孩子的方式:劝诫、戏弄、转移注意力,艾炙(治愈脾气和顽固不化)、教授身体机能(端坐、睡觉尤其是女孩子)、书法教学……

    男孩怎么变成谨慎模式,在日本外人不支持你,家里人本集团会更加不支持你,“外部世界”的赞同很重要。注意自己的名声,学会解决诽谤和反诉,小学生家里竞争最小化,而中学高年级则十分重视名次,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学生,军训也一样(如果向军官申诉的话很丢脸),人会变得残忍。

    女孩的训练比男孩多,接受礼物盒照顾时在末位,男女分班,不和男孩交往,女孩子在14-18岁,发型讲究,丝绸衣服,限制和责任越来越多,训练茶道,用筷子,练习伺候丈夫用餐……结婚后在性事上有某种自由,自由越多说米国她们出身越低微。

    日本人的性格矛盾是因为,婴幼儿时期的特权和自在,训练之后,保持了这种记忆,武断自信,集体自大。

    六七岁之后,开始知耻,约束自己,走进严肃的生活,获得成年人的满足,他们认为这不是特权的剥夺,尽忠尽孝这种不是自我牺牲,而是自愿的,否则就是犬死。自我克制才能办好。“他们的自我充满了俄可能冲垮和干扰正常生活的冲动”,就像刷了漆。行为谨慎但又勇敢到蛮。

    这些两面性造就了他们以不同方式做反应的状态,有的人像书呆子意义控制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摇摆,另一些人深陷于童年早期的印象,成年后强烈不安。任何超出常规的意外局面对他们而言都很可怕,也容易让他们激动。然他们也有办法划定自由区来满足冲动生活,如插花茗、修饰庭院……

    日本人对镜子十分有感情,放在神龛上凝视自身,审视自身的灵魂,他们对自身要求非常多,他们在人生中必须把冲动锁起来,规划人生道路,在“意想中的人”和“意想之外的人”之间做选择,埋葬个人需求,给自己、家庭和国家带来荣誉,因此产生巨大张力,这些张力使他们表现强烈的愿望成为领袖,成为强国,对个人来说,这种张力是强大的压力,让男人警惕失败。

    日本人位生活方式付出代价,拒绝天生的自由,而美国人则把自由是为和呼吸空气一样自由,日本则充满了伪装,故意挑选细心筹划,今天“令人感到意外的自由,质疑羞耻约束力的自由,颠覆生活方式的平衡,新规划,新的约束方式必将产生,但是现在都在变化,然而在向这种精神自由转变中,日本人的自我负责精神有助于他们过渡平稳,他们会警惕“自我之锈”。当

    八、战后的日本人:胯下不是辱

    日本人负责本国的管理和重建,最高统帅通过包括天皇在哪的日本政府机关和代理机构行使权力,然而很多人担心日本会可能破坏和平计划进行复仇,但是这一切没有发生。

    因为日本文化中的负责精神,等级制明确,但是在表面上遮掩专制权力的源头,如果露出权力源头他们认为这是剥削,即便这样,他们会反抗不公,但是不会成为革命者。

    美国的民主制度在日本,则会呗修改,日本能够用于建设一个和平国家的真正力量在于它有能力承认一种做法“行不通”了,然后转头就走。伦理强烈的民族认为为失败,是失去了正义,努力在下一次让这个正义获胜,日本则不是,他们的失败是失误,就应该抛弃,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作为羞辱来怨恨的局面,羞辱是指诽谤鄙视不名誉等,而军国主义失败则是自然后果。

    他们随着情况而改变道德标准,认为上世纪初俄国胜利和在菲律宾对美国的胜利表示不一样,认为俄国不是羞辱,美国则是羞辱,美国的《排斥法案》《海军平等条约》等,美国的最后胜利再次改变日本人的处境。

    美国的政策保留天皇,坚持在日本人眼里属于战败“自然结果”的事情,同意接受对于自身神性的否认让他付出尴尬代价,并容许日本人满足,改善自身条件的主动性,今天全日本的罢工从来不会让生产放慢脚步,通过干活增加生产来让管理人员丢脸。

    但任然有问题,粮食、住宅、回复原状,复原军人问题,民族主义的秘密结社。

    经济问题,农产品分配耕种者有60%,赋税和地租40%,用于军备,这也不利于经济形势恢复,同期的德国不被允许重整军备,法国也是,如果不把军事化在其预算之内,那么就可在贸易中保持不可缺少。

    日本人知道别人都在质疑羞耻在日本的作用,他们希望在同胞中开发新的自由,不在担心别人的批评和世人排斥的自由,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压力太大,社会要求隐藏情感,充当家庭、政治和国家向社会展示本身的代表,他们必须抑制自己的利益,变得自以为是,也就鄙视那种道德体系不怎么苛刻的民族。

    在作者看来,如果美国人要军备扩张,日本人也会参与,但他们也有和平道路的可能性,如果军国主义失败了,那么他们也会吸取教训,你看,帝国王朝事业不是走向光明之路!


    你看到的我每篇文章都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花与刀:有关看起来纠结和死心眼的日本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k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