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间,进士考试。
题目发下来,一个少年却要求主考官给自己换个题目。
主考官很惊讶,说:“试题乃是陛下亲自出的,怎么可以随便更换呢?”
少年说:“不换题目对其他人不公平。”少年说。
“为什么?”
少年说:“这个题目,我恰恰在十天前做过。”
听少年这么说,主考官更加惊讶了,这个便宜都不拣,难道面前这个少年是傻子不成?
主考官马上禀名圣上,宋仁宗对这个少年的行为十分嘉许。破格任用他为翰林。
这个少年就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晏殊。
当时他只有14岁,是以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参加此次考试的。
由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所以宋朝文人学士的地位是很高的。
他们一旦考中进士,升迁的速度就如过山车一般飞速。
所以大多数人当了官以后生活条件优渥,免不了经常宴饮聚会。
但晏殊却很少参加。
他每次都以各种借口拒绝邀请,自己呆在家里,看书吟诗写词。
宋仁宗得知这个情况后,想选他为太子的老师。
宋仁宗对晏殊说:“朕知道,晏卿家常常闭门读书,不参加各种宴会。这样忠厚谨慎、不喜游乐嬉戏的人放在太子身边非常合适。”
太傅可是一个美差,宋仁宗的宣布,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晏殊却说:“启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宋仁宗说:“此话怎讲?”
晏殊说:“臣并非不愿游玩,也并非不愿宴会,只是因为我无钱而已。”
宋仁宗先是一怔,继而抚掌大笑道:“爱卿如此诚实不欺,诚属难能。太傅非你莫属。”
后来晏殊在庆历年间做了宰相。
水如天说:在别人看来,晏殊有现成的便宜不拣,真是太傻了。但正因为他的诚实,而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所以要做事,先做人,偷鸡摸狗之徒永远登上不大雅之堂,即使有人凭借投机取巧谋到高位,有朝一日也会从云端跌落,摔得头破血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