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晏殊同为太子舍人的,还有神童蔡伯俙。
蔡伯俙从小聪慧机敏,他不像其他孩子不谙世事。他会说话,会做事,深得长辈们的喜爱。就连真宗皇帝也被他的机灵所喜,三岁时候就赐他进士,真是前无古人了。
为当朝太子赵祯伴读,蔡伯俙很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认为要在宫里站稳脚跟,只要获得宋真宗和赵祯的欢心,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入宫后,蔡伯俙哪有心读书,他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赵祯的喜怒哀乐上。赵祯喜欢听什么样的话,对一些事情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习惯和喜好,有什么讨厌的事物,蔡伯俙都以最快的速度摸得清清楚楚。
赵祯那时只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就算贵为太子,也难免调皮捣蛋,不想念书,整天想着那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蔡伯俙就投其所好,不动声色的陪着赵祯玩。赵祯喜欢什么他就说什么好,赵祯对什么感兴趣,他就找相关内容来说。赵祯想干什么,他绝不会说一个“不”字。
有一次宋真宗来探望赵祯,蔡伯俙表现积极,对赵祯照顾得无微不至。赵祯当时年纪小,个子低,宫里门槛高,他跨得很费力。蔡伯俙竟然趴在地上充当人肉板凳,让赵祯跨得方便一点。蔡伯俙真心对待赵祯,宋真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有了这两个神童的伴读,学堂里有时书声朗朗,有时笑声不断,赵祯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赵祯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古诗,一边瞅着窗外的大好春光,心早已飞出去了。这风和日丽的良辰美景,要是去湖边划船,多惬意呀!想到这里,赵祯不管三七二十一,扔下手中的书,大喊道:“咱们划船去!”
晏殊立刻蹙紧眉头,好言相劝:“太子,我们把这首古诗背完,再去也不迟。”
赵祯不悦地嚷嚷着:“你先陪我去划船,等一下再背。”
蔡伯俙在一旁帮腔道:“对,对,划完船,再背书效率更高。”
赵祯见伯俙附和,得意地拉起他的手,直往外跑。晏殊抢先一步,伸出双手挡住门口,严厉地反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岂能随意浪费时间!”
赵祯气得拽住晏殊的一只手,蔡伯俙正想拉住他的另一只手,晏殊突然喊:“啊,皇上来了!”
两人吓得连忙放开手,晏殊趁机把门一关,得理不饶人地说:“背首诗不过几分钟的事,想玩也不差这点时间吧。”
被玩耍占了上风的赵祯,对晏殊的苦口婆心哪里听得进去,他气呼呼地骂道:“好你个晏殊,你以为有皇上撑腰,我就怕你不成。”
“是呀,晏殊,你以为翅膀长硬了,是不是?”蔡伯俙顺着赵祯的口气附和着。
晏殊寸步不让:“你是否认真读书,是我的责任,我当然不能放任自由。”
这下赵祯的牛脾气上来了,威胁道:“晏殊,你等着瞧,将来我当了皇帝,一定先砍你的头!”
可是,晏殊毫无惧色,一点也不放弃,赵祯讨了个无趣,只好乖乖地读书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