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远游”所思

“远游”所思

作者: 人人都是写作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1-09 11:20 被阅读0次

    2020年1月8日

    “远游”所思

    孔子在《论语》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中国是崇尚慈孝文化的国度,儿女如果远游,就做不到奉养孝敬父母。后半句“游必有方”中“方”,即方向、方法,强调作为一名有志之士,既需要外出奋斗,又要处理好尽孝事宜。“远游”、“尽孝”宜和谐 ,圣人之言,仁者爱人,彰显儒学中庸之道。

    古有志士之远游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带着徒弟踏迹天涯,是为实现人生理想,宣传政治主张,实为有志之士远游。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孔子为榜样,25岁出蜀,仗剑出国,辞亲远游。漫游洞庭、金陵、扬州、襄阳等地,曾去过长安,后隐居东鲁。济苍生、安社稷,欲展大鹏之志,然长安三年行路之难,“赐金放还”,一梦嗟叹。“十载客梁园”,他看清现实世界的黑暗腐朽,盼望“帝道重明”,不禁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平呼叫。去吴越、探幽燕、走江南,个人漂泊不定,国事混乱多变,对月抒怀,借酒消愁。

    李白在“远游”中,完成他传奇的一生,他的诗歌是矗立在盛唐文坛中的一座高峰!

    “远游”所思

    杜甫在盛世文明的教育中长大,心怀抱负,在青年时期漫游吴越齐鲁,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巧遇李白,永结佳话。然大唐盛衰巨变,十年困守长安,功业一无所成,时局动荡不安,诗人饱经贫病忧患,无奈被迫四处奔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令人触目惊心。晚年诗人漂泊西南,历经饥寒交迫,丧子之痛,家国之恨,自喻“凤凰”,剖心血,辞微命,只为太平之治,“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催人泪下,深切感人!人在漂泊,却心系国家。

    杜甫在“远游”中,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成就我们心中不朽的“诗圣”。

    宋代苏轼,才华横溢,个性张扬。青年时,心怀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理想,沿着李白的那条蜀道,随父亲弟弟远离四川眉山,步入仕途。然宦海沉浮,三起三落,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陷入牢狱之灾,于孤独寂寞中领悟人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再次被贬惠州,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达观。直至贬到更远的儋州,苏轼一生仿佛都在路上,一刻也没停过。一代文学大师离世前的一首《自题金山画像》中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读之感伤。苏轼如一叶小舟,在人生的大风大浪里,颠沛流离,所到之处,有诗歌,有绘画,有书法,有美食,皆有真情。

    苏轼在“远游”中,领悟了旷达泰然的处世智慧,柔软圆融的人生哲学。

    精神“远游”之回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脚步不能触及的地方,我们的心灵亦能抵达。另一种远游,是精神的远游,如晋代遁入自然,避世隐居的陶渊明,存高洁之气,“心远”于世俗之外,望山采菊,如挣脱樊笼的归鸟,悠然间领悟人生真谛,一生淡泊,傲然独立。再如现代诗人海子,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他将理想栖居于诗意的世界,写下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是“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春暖花开”是明丽温暖的幸福,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热爱。当下流行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和远方”即理想的生活,人人追求,这是塑造完美人生、促使不断前进的动力。

    远方,不是旅途,有诗,才不是迷途,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

    父母在,不远游。如今,父母给予我们的是最为深沉的爱,那便是放手飞翔,奋力去博。内初学子,小小少年就远行千里,奔赴北疆,只为追梦内高。挤过高考独木桥,又有多少子女挥泪告别父母,乘坐开往大学的列车。走上工作岗位,数不尽的中国人背井离乡,为生活辗转打拼。

    纵观古今,“远游”已然超越脚步的距离,是走过之后心灵的回归。没有远游的经历、苦难的磨砺、人生的顿悟,何以达到精神的回归? 著名作家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十八岁的青春被放逐在巨大的社会环境中,男孩在艰难挫折中成长与收获。乡土作家马国福的名篇散文《跟着炊烟回家》,作者在喧嚣的城市中漂泊,打拼中受挫,回归故乡,寻找精神家园,因为灵魂不能断炊。人生不是一个静止的点,更不是一条绵延的直线,而是一个曲折的环形,从起点出发,在路途中遇见自己,认识自己,最终又回归做自己!

    我的“远游”

    我也喜欢远游,我的远游也许没有以上志士的意气风发,大气恢宏,但它更像一种执念,指引我、督促我,去突破、去实现。

    我的第一次远游从中考开始,我从小生活在农场,家中收成不好,连年负债,我的小学、初中一直就读于团场中学。在中考填写志愿时,我毅然填了伊宁市的学校,在我眼里,伊宁市就是最大、最繁华的地方,最终也如愿被录取。然而结果却遭致团场中学校长的无奈,班主任的愤然,还有同学们的白眼,当时15岁的我,并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想离开农村,去城市看看,去看看伊犁河大桥,去看看天马崩腾,去看看更大的校园。

    第二次远游是高考填志愿时,19岁的我,一直生活在有塞外江南美称的伊犁河谷,没有走出过天山,没有去过乌鲁木齐,面对巍峨的雪山,我常常在想: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我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憧憬。我知道,即将成年的我将会面临未来怎样的生活,如果高考失利,我将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种地、放羊、站柜台,两年后嫁人。我把高考作为我走向疆外世界的救命稻草,我下定决心,抓住机会,哪怕只考二本,也要凭自己的本事走出新疆,去内地闯闯,去南方看看。那年的高三是幸福的一年,我如愿考上重庆一本高校,也第一次坐上了长途汽车,一夜翻过了天山,坐上了五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从沙漠到秦川,到遍地夹竹桃花椒树,我兴奋极了。

    第三次远游是工作第一年,我遇上了生命中的他,他知道我有一个愿望,就是看大海。那年夏天,我们一起来到了天涯海角,在椰风海岛中,我们尽情沐浴炙辣的骄阳,贪婪地眺望蔚蓝壮阔的太平洋,在细白的沙滩上奔跑呼喊,并在那留下了最美的婚纱照。后来的后来,我们相约,每年暑假带着孩子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远游”所思

    现在,陀螺般高速旋转在工作家庭中的我,日子过得高效,但又略显单调,因此我很倔强地爱上了自驾“远游”。不同于重装徒步的驴友,他们的装备专业,对身体要求很高,我没有那样的底气;也不同于飞机往来,悬离地面,空间狭小,时间飞速流动,错失的美景都只藏在白云之下;更不同于自己赶着毛驴马车,徜徉在乡野道路,过慢的惬意跟不上生活的快节奏,适合我的就是自驾。

    我喜欢自驾草原,奔走在尽可能人少、开发少的景点。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一首好歌循环播放,伴着旋律快慢节奏,展望眼前景致的变换,如在画中游。走走停停,随走随停。方向盘在我手,世界的方向在我手,脚踩油门,我可以缓慢行走,亦可以加速疾行,可以起伏在颠簸不平的泥洼小路,亦可以在柏油大道上一路飞驰。累了,停下,深吸一口草原吹来的清新空气,看如洗的蓝天、流转的白云,听风声窸窸窣窣在耳畔轻吟,闭眼神游,如此漫想极好。

    “远游”所思

    老妈总是唠叨我:想出去玩为什么不坐车,自己开车多累呀,又不安全,还费油钱!我感谢母亲对我的担忧,但她不能理解我所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由驰骋的奔放与轻松,无论做到哪,走多远,我终归是要回来的,在这远游的路程中我要去释放,去派遣现实生活中的浮躁烦扰,亲近自然,找到生命最初,去爬山呐喊,在沙丘上静坐、去辨认夜空中无数的繁星、星座,溜到瓜田吃两口发涩的瓜瓤,在无人的国道上奔跑,摆POSE,在巨石高处跳跃,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路上寻找最初的自己,回来后亦是鸡血满满,投入生活。

    在路上的不只有脚步,还有我们的思想,支持我长久远游的,一定是写作!写作是拉近、走入、热爱世界的途径之一。最后我想用乌鲁木齐市王玉桂老师《实实在在教语文》一书中的话来勉励自己:

    “因为写作,我的感官变得日益细致敏锐,我的思想变得日益全面明晰,我的心灵变得日益丰富平和,我的表达变得日益流畅准确,写作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游”所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ky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