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利器:专家坐诊
专家是树立权威形象的最好代表。中国人素有迷信权威的传统,只要一贴上专家的标签,大白菜也能卖上龙舌兰的价。医院里挂号也要分出一个专家号,生生高出一个价码来,虽然是一样看个感冒。所以在医疗市场推广上打专家牌,是常用的有效的手法之一。
在门诊推广上,专家的影响力其至比门诊的号召力更强大,许多患者更是跟着专家走的。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大医院的医生(一般是退休的)到门诊定期坐诊,以此拉动门诊技术形象。若无此方面资源,可设法打造门诊内权威医生品牌,以此建设自己的“专家”品牌。
第二利器:价格折扣
低价的威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觑。门诊面对的市场都是周边居民,提供服务也都是常见病,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患者选择哪家门诊的重要因素。一家新开业的小门诊,为了从强大的竞争对手手里拼出一块市场硬是将常规的几项检查价格降到市价的一半,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拥至。这里的操作技巧可以借鉴一下超市的定价手法。
第三利器:优惠促销
这种方式是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或时事热点进行促销。如春季就推“健康春风行动”,三八节就推妇科病就诊优惠等。此类方式的操作关键在于活动点要新,内容设计要有吸引力。
如有家社区门诊做活动时没有选择折扣优惠,而是送专门制作的精致的家庭小药箱,很是吸引了一些居民,活动过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居民在议论这件事。
第四利器:健康优惠卡
名称不一:健康优惠卡、免费体检卡、VIP保健卡、健康服务卡、健康贵宾卡等。由门诊自行发放,关键是以利益吸引患者。
常见失误是将优惠卡滥发,没有达到区别普通就医者的作用。
再就是优惠卡不优惠,VIP卡享受不了VIP服务。比如,站到大街上派发VIP卡,有几个当回事儿。优惠卡上写的是持卡九折优惠,可门诊门前的告示已经写明是八折回馈患者了。自个儿胡来,患者难道就是傻瓜?
第五利器:免费DM
DM,常见形式有单张、折页、杂志等,内容有健康知识、疾病预防、医疗信息、幽然故事等。其具备成本
低,可控制有效受众群体,是传达信息的优良载体。目前,诸多门诊已意识到此种载体的优势效应,纷纷采用。但个中高低,差异其大。一个趋势是这种工具正在被滥用。
第六利器:公益讲座民营
通过公益性健康知识讲座,拉近周边居民与门诊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可门诊自行举办,也可和社区居委联合举办,后者效果更好,即披上一层公益的外衣,又能加强与居委的关系。主题也要紧扣时事,如去年登革热流行时,一些门诊请医生讲解如何预防登革热,活动效果就很好。
第七利器:费用包干
在早期的医疗推广中,医院经营者惯干放长线钓大鱼,这种模式运用是降低手术费吸引患者前来就医,
然后通过使用高价药来赚取高利润。在消费者了解这种套路后,一种新的推广模式又出来了,就是包干价,对某些疾病实行限价一-即医疗康复总费用多少进行公示。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该方式初推出时,曾在市场引起轰动,薄利多销,赢的还是高手。
第八利器:贴心服务
比技术,这是硬件;比价格,透明度最高;最有可能出彩有玩头的应该是服务。服务--这个看起来最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做服务就要从患者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经营者的鱼度看问题。虽然许多间诊都设置了导诊台,但导诊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却是差别巨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