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一家人生活的信念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一家人生活的信念

作者: Julyling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22:19 被阅读0次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上,大自然对人间沧桑不管不顾,它尽管按着自己的节奏不停地更替。在这极其贫瘠的高原土地上,孕育着无数同土地一样的穷苦的劳动人民。

    孙少安一家无疑就是普通大众中平凡的庄稼人,他们在一日日苦苦地挣扎着,也生活着。没有谁对土地的热爱胜过真正的庄稼人,对他们而言,土地就是生命的根,庄稼是魂。

    艰辛、贫苦这些词对于他们的生命似乎再正常不过了,在长久的劳动中,庄稼人早已经习惯了耕作带来的身体的疲劳。可重要的是,无论如何地辛苦劳作,日夜拼命还是无法改变家庭无比窘迫的境况。日复一日与黄土、庄稼为伴,竟然到头来连肚子都没法填饱;可那又如何呢,这就是庄稼人的命。他们认命又不完全认命,一代代的农民在天灾人祸等种种困难面前依然不依不饶。读者知道这样平淡艰辛的日子过下去是需要信念和勇气的。

    在我看来孙少安一家人坚持不懈地过着日子,家和家人就是他们互相的信念和勇气。从再平凡不过的生活中时刻都透露着对家人的牵绊,这样的爱愈淡愈浓,愈平凡愈伟大。

    老父亲孙玉厚现在是一家的顶梁柱,他深知几十年的光景他没有过几天快活舒坦的日子。要是说活够了就可以不活了的话,他宁愿现在就弃世而去。哪有那么容易,他还要为大儿子少安娶媳妇;要送小儿子少平和小女儿兰香完成学业;还有家里的第三代,大女儿兰花的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此外还有一位卧病在床的母亲。所以他必须拼了命地活着。

    十三岁的少安早已洞悉贫苦的家境,他放弃了读书,决定回家帮衬着父亲一块儿撑起这个到处是窟窿的家。少安知道他摆脱不了与生俱来就是农民的命运,家里需要他。他只能把读书的愿望放到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身上。当父亲一年年老去,少安成了家里最大的担当。他也像父亲一样为家里默默地付出着,没有丝毫怨言。

    少平成功上了县高中,谁都知道这样家庭的孩子读书是真的不容易。少平每顿就只能啃两个黑乎乎的高粱面馍,他父亲曾说那是最没有营养的一种粮食。而对于少平来说,现在高粱面馍都不充足,每天多数时候都在忍受着饥饿的煎熬,可家里谁又不是呢?

    润叶给了少平五十斤粮票和三十块钱(润叶是少平一个村的,她现在在城里有了工作),此时他想到的全是家人。他要给老祖母买眼药水和止痛片;要把换来的白面留点下来,让下次哥哥来学校也吃上一顿像样的;他迫不及待要把剩下的白面带回家去给祖母和两个小外甥吃。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可没有谁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父亲如此、少平如此、少安如此、最小的兰香也是如此。

    书中专门用了一章来介绍这个随时都有可能被读者遗忘的小角色,然而她的形象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那么清晰深刻。

    兰香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生活的家庭是怎样的艰难,所以她尽量让自己也为这个家分担一些愁苦。四五岁就开始提着篮筐出去拔猪草、捡柴禾。后来当大人们在为她姐夫被抓的事焦头烂额、乱成一团时,她知道她没法帮上大忙,于是她默默地提着猪食桶把猪喂了,这就是帮了最实际的忙,这头猪是第二年全家的“银行”。

    “有时候村里来了工作干部轮到在她家吃饭,家里会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白面拿出来给公家人做顿好吃的,而客人通常都不会吃完,总要剩下一两碗,这样的时候,家里人就找不见兰香,她早已经找借口躲出去了。她知道,剩下的这点好饭应该让给奶奶吃,就是奶奶不吃也应该留给做重活的爸爸和哥哥吃。”

    这些看似多么不起眼的举动,细细想来是那么惊人,这样的懂事让人心疼。

    孙玉厚在一步步老去。少安渐渐担起了重任,少平在逐渐洗去稚嫩、有所担当;看着最小的兰香也在不经意间为家里分忧解难,默默地做着她能做的一切,这就是老父亲生命的全部意义,活着的全部价值。

    这不仅是父亲的心声。后来少平娶了秀莲,就算秀莲是出于爱他而伤害家人也一定不可以,他决不让俗话中的“娶了媳妇忘了娘”成为现实。“他多少年和父母弟妹生死与共,就是牺牲自己也要撑起这个穷家,这是他多年来一贯的信念,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哲学。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从无数艰难与困苦中垮下来,甚至因此而感到自己活着还有点意思。”

    或许对于这个家的每一个人来说,活着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为了彼此。因为互相牵绊和关爱才成功度过了那么长一段曲折艰辛的道路。

    �����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一家人生活的信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nm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