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路上,被一辆车刮擦,司机逃逸了。
下车看看,有几条白痕。擦了擦,剩下的痕迹很长但没有见黑。问题不严重。
很生气,第一次碰到逃逸的司机。朋友告诉我,赶紧报警。我坐在车上冷静了一会。权衡利弊,想想自己损失并不严重,抛光下的事。虽然很想让他得到教训,但是同时我也需要付出精力和时间。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值得吗?
想了想,决定接纳我被刮到这一事实,不给自己添堵开车走了。一路上,一整天,心情都很好。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我报警了,交警迟迟不来,耽误了一个早上,来了又解释不清楚。等待交警的反馈又姗姗来迟。最后可能没有足够证据,或者对方把错误推我身上……这些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在我决定放弃抱怨、诅咒或者报复以后,我的心情特别美好。坦然地接纳自己已经被刮到但是并没有损失的现状。我有权利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记得以前看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里讲到,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
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
最后分享一个猴子的故事。
“有一只猴子手臂上不小心被划伤了,他觉得很痛苦,当他给别的猴子看的时候,别的猴子表示很同情。于是他心里得到极大的安慰。
后来他每次看到别的猴子都把自己的伤口给他看,渐渐地伤口开始愈合了,其他猴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他了,他有点失落,于是他就开始想念被关注的日子。
于是他再次撕开自己的伤口,血开始又流出来了,于是他又开始向其他猴子展示了,其他猴子再次关注他了,他觉得又开始满足了。
以后他都会一次次的向其他猴子展示自己的伤口,不再让他愈合,就这样伤口没有愈合的时间,渐渐地伤口开始化脓了,伤口越来越严重,而猴子又不想让它愈合,猴子最后因为伤口的恶化而死去。”
当以受害者心态过多的寻求他人关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抱怨。需要跳出自己无意识的受害者模式,更好的和自己相处,更坦然的接纳自己,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活着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