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孩子在家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延伸提问:孩子在家中起什么作用?是传宗接代还是育人育己?
今天把话题完整的抄下来了,以免跑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51200/4cc06c0fb0b58a77.jpg)
这个话题看似会一边倒的认为,孩子当然不只是传宗接代的作用。而事实上我们根深蒂固的会希望有一个儿子,特别是长辈或者面对长辈的善意祝福的时候。最近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口头上我基本上我都会回答“好”,但免不了有时候也会跟他们理论几句,特别是我父母或者年纪较轻的兄长,觉得他们太封建老土了。
一、关于生儿子传宗接代的几点反驳:
1、生了儿子就是人生赢家了吗?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儿子吗?这样说来,人生的衡量标准也太单一了,君子不器,人不是生育工具,还有很多的追求。
2、孩子不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也不可能控制未来。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不断的放手,他才能成长的更好,才不至于产生共生状态,过度依赖,分离焦虑等问题。
3、虽然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了凡四训》里面也记载了,袁了凡先生也通过改自己的命,让自己有了儿子。暂且不论其求子的对错,但求子这件事在古代封建社会,是有很大的舆论作用的,可以吸引眼球。
就其求子的过程来看,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他通过学习、改过、积德行善,以求福报,正所谓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生不生儿子,并不影响个人的修炼和积德行善。
二、关于育人育己
孩子确实是上天派来历练我们的,是甜蜜的负担。
1、有效陪伴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能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相信每个人都是向阳向善的,我们父母就会放下更多的评判和标准,从而更能客观的接纳孩子,允许孩子的更多行为,并看到背后孩子的真实动机。
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在试探,确定自己的安全感,父母是孩子的最后一道屏障,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反应,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慎重反应。
昨天晚上,我跟我女儿独处(女儿二年级),她就在不断的试探我,开始晚饭不好好吃,然后要我买巧克力,我没有答应,她就说我不讲信用(之前说过给她买的),我说今天不行,因为没有好好吃饭。然后她就说永远不理我了。我也没反驳她,后面她去上钢琴课了,我一个人在小区散步。
上完钢琴课回来,她的气还没消,还说不理我,说爸爸妈妈最坏了,她要离家出走等等,都在试探我,以前她也说过类似的话,也跟她也讲过道理,她也因此挨过揍,但都没有用。所以这次我就不批评她,让她说,把内心的不满都说出来。因为这半年来我陪她比较少,家里人对她要求也比较严格,可能积压了比较多的不满。
后面我就做我的事,她也就自己玩起来了,在自制柠檬水,用刀切柠檬片,倒糖的时候撒了一些在外面,这个时候她的火气没那么大了,还会请求我帮忙。做好了以后,装在一个小背包上,还带了一些糖和饼干,对着我说,要出去玩。
那个时候九点多了,我说太晚了,她坚持要去,我只好答应,并且说只能玩半小时,她也同意了。开始她要骑自行车,自行车好久没骑,落了好多油烟,我说不行。她说溜冰或打篮球,我也不赞同,后面我说踢足球,她妥协同意了。这也是一轮父女的博弈较量。
来到外面也玩的很开心,那个场地上就我们在玩,带来的饼干糖果她主动剥好给我吃,还给我喝她自制的柠檬茶,特别温暖。女儿也很守规矩,到时间叫她回去,马上就回了。而且在家里洗澡睡觉都不用操心了。
2、什么是真正的爱,避免我们以爱的名义在伤害孩子。
《少有人走的路》里面有一段,关于爱的论述:
怎样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问问自己
“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
“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
“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处于模模糊糊的假想”等等。
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以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去对待,即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养育孩子就跟很多大道理一样,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孩子他会自己长大,正如樊老师所说的,当你觉得教育孩子吃力的时候,一定是方法用错了。
好像又离题了,不管了,总之,正人先正己,孩子我准备好了跟你共同走接下来的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