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都有美满的结局吗?”
“我的那些角色都会有,不过要经历些磨难,他们才会心想事成。”
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是延长我们的白天,从夜晚偷几分钟。——英国诗人托马斯·摩尔
仰望寥寥星空,我想到一位“跨时代”的老人,他的学术成就,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他身上笼罩着天才与大师的光环,给那暗淡的天空,涂上一抹亮色。他就是许渊冲。近百岁高龄的许老如今每天依然坚持工作,在《朗读者》节目现场,老赵设计。老先生说:“我认为这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他的工作不仅创造了美、发现了美,还将美传递给了一代人,让人们能从他的翻译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他来了
伴着西风
伴着傍晚的流风
伴着带来繁星的清朗暮色
晚风忧戚 星如萤火
幽思遐想
欲望折磨着我
石楠花海在它的吹拂下似波涛翻涌
子夜、月光 伴着闪闪繁星
黑暗与荣耀欣然相汇
大地升空 天庭陨落
将人的灵性从阴郁的地牢解放
冲破枷锁 逃出桎梏
隐形的开始显现
隐匿的真像被揭露
我的感官尽失
唯靠内心感受
快要挣脱束缚的双翼
寻到家园港湾
丈量海湾 俯身最后一搏
——艾米莉·勃朗特《他来了》
我们总以为创造奇迹的是一个人,一瞬间。但其实,是一群人和一辈子。
肉体的衰老并不是让一个人变得迟钝和愚蠢的原因,懒惰才是。
在人人为自己发声的时代,沉默这个词渐渐被误解,他似乎意味着消极、弱势、吃亏,与积极进取、张扬个性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所以你看到了“造故事”的自媒体人,夸张自负的表演者,自吹自擂的广告人……他们或许并未明白:不动声色,才是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正如平静的大海,反而深邃广博,自由力量涌动其中。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前人创造的辉煌过于耀眼,或许后人做的事只是历史的重演,但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即使我们画不出达·芬奇、毕加索那样的画,但可以画出他们画不了的画。
批判精神不等于“我不信”
第一,怀疑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但批判精神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我不信”,更不是网上一些“喷子”的见谁怼谁,而是在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之上做出的理性判断。第二,信仰是一种坚定的力量,但相信既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也不是“意见领袖”的振臂一呼,更不是圆滑世故的“潜规则”,而是内心最崇高的理想与坚守。
拒绝成长的戏剧性
彼得·德鲁克说“怎样才能算一名成熟的企业家呢?很简单,只需看一件事,就是你有没有拒绝戏剧性。”
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一定不是心血来潮,也一定不是某一时刻的灵感迸发,而是源于自己对一份工作的热情,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对自我的身体、知识体系的更新和管理。因为成功就是长期的战争。——吴晓波
良田千顷不过日食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眠八尺。我们整日为物质的丰盈奔波,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样的忙碌真的值得吗?我们拼命往前走,无暇顾及身边的一草一木,更遑论抬头看看蓝天。知道某一天,抬头发现,我们失去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依存。
“一个人只用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
“我写作是为了被爱:被某个人,某个遥远的人所爱。”——法国语言学家罗兰·巴特
每一个昨天,都是陌生的经验
当全世界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时候,只需要一只简单的黑天鹅,就能颠覆一切,经验有时候也脆弱的不堪一击。经验之所以能成为人的桎梏,往往是因为他们舍不得丢弃自己以往的努力。每一天都是新的,经验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贵。
"美好之物是轻盈的,一起的神圣皆以灵巧之足奔跑。"——尼采
出生的家庭尽管不能任你挑拣,人生却依然是你的,请务必善加挥霍。——蔡康永
家人于我们而言,是不必选择与比较的存在,他们早已经和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能自知者,多能在犯错之前醒悟,反省自己可能犯下的过失,从而避开陷阱,直达成功。但自知之明这种品质不是人人都有,所以更多的人需要的是别人的提点和事后的及时醒悟,从而亡羊补牢。当然还有一种至死不醒的“幸运儿”,他们将蒙昧贯穿始终,一条道走到黑,不曾察觉,也没有痛苦,所以也不值得同情。
别把混浊当高深
纯净的心,如池塘莲藕,即便身在淤泥中,其所求的仍是那种至纯至净的人生。他们如一湖秋水,清澈见底,其实深不可测。像晏殊一类的人,虽然简单却并非幼稚,自信和成熟深藏于心,仿若一轮太阳,照耀着灵魂,在媚俗的浊流中坚持着清高雅致的品性。与他们打交道就如同感受春日清风、冬日暖阳,使人信赖踏实,亦让人心旷神怡、宁静致远。
一位哲人讲:“心思复杂了,人就不简单了;心里简单了,人也就纯净了。”自己复杂而浑浊,事情也变得复杂浑浊;自己简单纯净一些,做人做事也就直接快捷得多。我们应当把头脑变得像世界一样大,而不要让世界变得像头脑一样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