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分七期学习了“立命之学”—就是了凡先生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同时说明自己的命运是如何改变的。紧接着是“改过之法”—-强调想改变命运并不是先去做好事,而是要彻di的改过错,改过失。那么本期开始学习和解读《了凡四训》中的第三部分,叫“积善之方”。
我们都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我们古人和老一代人都相信积累善业可以增加福报和人的智慧,更能庇护子孙后代。也许当下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就不怎么相信了,但是我们学经典,是要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信与不信全在个人体悟。也许有的人反问你,祖上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那么本期我们说些《了凡四训》中一些故事来加以证明,会让我们提高认知、更加明白多积德行善真可以改变自己和后代人的命运。
第yi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福建建宁人叫杨荣,他们家世代住在河边,以摆渡为生。有一年好多天下雨,河水暴涨,很多老百姓的房屋被冲毁,房子里的财物和被淹死的人纷纷被上游的河水冲到下游,当时很多住在河边的人都划了船到河边啊去捞取那些财物,然后占为己有。只有杨荣的曾祖父、还有祖父他们父子俩划着船捞人,对于落在水里的财物看都不看,丝毫不取。邻居们都笑这父子俩真傻。
后来呢杨荣的父亲出生了,就发现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逐渐地富裕起来。这时候就有一位神xian化作道人对他们说,说你们家呀积阴德了,后代会有做官的,所以你们要把先辈呀葬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家里呢就听从了神xian的建议。
后来杨荣出生了,在他二十岁的年龄就科举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后来他做到“三公”非常高的官位。什么是三公啊?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比较显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就是太师、太傅、太保,都是皇帝非常依赖信任的重臣。我们可以看到,杨荣家里陆续出这样的名人,仕途算是非常高的成就!
第er个故事是体恤囚犯的例子。说浙江鄞州人杨自惩,早先做县吏时,为人仁爱宽厚,办事公平。当时县令执法严厉,有次鞭打一名囚犯,打得他血流满地,而县令还是怒气冲冲,于是杨自惩就跪下宽慰劝解。
县令说:“此人做的事伤天害理,有违王法,不能不叫人发怒”,杨自惩叩头求情,说犯人有情可原,应以同情为主,不是说打的犯人招供了,我们就沾沾自喜结案了。杨自惩说,你看在上者治理无方,民心涣散已经很久了,如果知道案件的真实情况,就应该怜悯犯人,而不是我们因为高兴或者发怒在犯人身上体现出来。
你说现在看来,比如我们在机关里上班,谁敢得罪顶头上司啊,再说谁会去给自己不沾边儿的人去求情呢?这说明杨自惩的品德难能可贵。县令听了他的陈述,也真消气儿了,脸色和悦,也听从他的建议。
杨自惩家里其实比较贫困,凡是他遇到囚犯缺衣少米,就常常想方设法给以接济。有一天,几位新来的犯人没有吃饭,杨自惩他们家正好又缺米,如果他给犯人吃,家人就没有吃的,自家留着吃,又可怜犯人饿肚子。
他就与妻子商量,妻子说:“囚犯是从哪里来的?”杨自惩说:“是从杭州来的,他们一路上忍饥挨饿,脸都饿得发黄。”于是他们还是决定把自己吃的米都拿出来,煮成稀粥给囚犯吃。从这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杨自惩是多么的宅心仁厚哈。
后来果不其然,杨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守陈”,二儿子叫“守址”,都走仕途当官了,官至南北吏部侍郎,那他的长孙做官至刑部郎,次孙呢,官至四川按察使的廉访使,且都是一代清廉的名臣。了凡先生还说,那个时代的楚亭和德政二公,也是他们的后代。你看没,祖上积德就是福泽后代啊!
第san个故事,说在福建莆田的林氏家族中有位老母亲心底非常的善良,经常做好粉团麻团小吃送给一些穷ren,只要穷ren伸手要,她从来不拒绝,从来不抱怨,乐此不疲。
有位神xian化作一位道人每天都来,每次都要几个麻团走,连续三年天天如此,老太太每次都能满足道士的要求。那么有一天这位道士突然来到她们家对老妇人说:老人家,我吃了你们家三年的粉团麻团,无以为报,今天告诉你一个秘密,在你们家屋宅的后面有块风shui宝di,如果哪天您老去世了要记得安葬在那里,它会保you你们的子孙后代的。
后来老太太的儿子就依照道士的指点,果真把先人安葬在那里,结果他们家第yi代就有九个人考中科举,以致后来成为达官显贵的人数不胜数。甚至在福建有一个民谣,叫做“无林不开榜”,就是说每次公布科举考试的时候,意味着姓林的后代都会榜上有名!
第四个故事,浙江台州的应大猷尚书,年轻时you在山里研习学业。在这山里呀,晚上会闹鬼,别人都不敢去,经常听到群鬼呼啸聚ji,但应公别看是书生,却天不怕地不怕的,丝毫不畏惧。
有天晚上,他听到两个鬼说话,一个小鬼说,有位妇人因为丈夫长期在外没回来,家里人就认为他死了,公公婆婆呢就逼这位妇人改嫁,她不愿意,明天晚上在此处寻短见会上吊而亡,这样我就能找到人代替了。
古代认为啊,一旦有人代替,鬼就可以超生了!应公听到后,私下赶紧把田卖了,得了四两银子,他就伪造了一封妇人丈夫的书信,并把银子一起寄往他家。
他的父母看到了信,还觉得手迹与儿子的不一样,就起了疑心。可是过了一会儿说:那书信可能是假的,银子不可能是假的呀,想来儿子在外应该没什么事。于是,也不逼这个妇女出嫁了。巧的事后来他们儿子果然回到家,夫妇二人又像之前那样和美幸福的在一起了。
后来呢应公在山上又听到那两个鬼谈话:一个说,我本来是能找到替身的,奈何一个秀才坏了我的好事。旁边的一个鬼说:“你为什么不祸害他呢?”那个鬼就回答了,说上天认为此人心地善良,积累了阴德,命里该做尚书的,我怎么能害得了他呢?
听到这个话,应公更加努力,天天都做善事,积功德,德行日益淳厚。比如遇到饥荒,他就捐粮账灾;碰到亲戚有急难的事,就想方设法予以帮助;个人遭逢突如其来的困难,他就主动检讨自己的过错,心平气和地面对。所以他的子孙后代都是兴旺发达,考中gong名的连绵不绝。
第五个故事:主人公是浙江嘉兴的包凭,包凭他的父亲是一个太守,和袁了凡是好朋友。包凭兄弟七人,他zui小。包凭虽然有才气,但科举老考不中,后来包凭索性不考了,深入学习佛道的学问。有一天包凭带着仆人外出游玩,在一个村子的寺庙中,他看到有尊观音像风吹日晒露天放在那里,寺庙的房顶太破旧了,他心中非常难过,于是他从行囊中取出全部的十两银子给了寺院的主持,请他维修寺院房屋。
那主持和僧人说,十两银子不够啊,因为工程较大,难以动工。于是包凭又拿出了四匹布和丝绸,从他的衣箱里还翻出七件衣服送给了僧人,其中有的做工非常精细高dang,有的就没穿过,当他把这衣服拿出来的时候,仆人就劝他留下来自己用,包凭说了这番话,他说:“只要圣像可以安然无恙,我就是赤身luo体又有什么关系呢?”。
僧人看到这情形非常感动,流着泪说:“施舍银子、施舍衣服布匹这些都不难,zui难能可贵的,是你这片赤诚之心啊!”后来寺院终于修好了,包凭应邀来到寺院小住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庙里的菩萨来给他道谢,同时菩萨说,你的子孙后代要享受俸禄有功名了。后来果然包凭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果然都中了进士,而且做了gao官。
所以我们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句话千真万确。当然了凡四训里积德行善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节目有限,只能挑选几个代表性的,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了凡四训》读书会,大家一起研读,来共同成长!
今日立春,祝所有朋友所愿皆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