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有时间有一段时间妻子上班,我正好有时间,就和儿子待在一起。
父子俩在一起,时间长了,不免心生烦闷,因为孩子毕竟不是工具,他有时候不听你的话 ,正是应了那句话,在家非劲,出去费钱,但我观察到了几个现象,突然意识到,我可能要向孩子学习。
1.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天生是一部十万个为什么,嘴里总是不停的在问,这个问什么?这个是谁发明的?那个又是怎么回事儿?
刻意练习中说,人在学习时候,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但是我观察儿童可能只是有学习区,而舒适区只是一个点,我们要像孩子一样放弃存量,保有十足的兴趣。
这需要我们在舒适区上专注一个点,向外面发展,才能和你本来有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2.专注力
有十足的专注力,他正在专注做什么事情,会过滤掉你正在说什么,开始我以为这是他故意不听你说话,其实这是她正处在心流状态,无旁骛,自然听不到你说话。
而且能自如转换,从玩剪纸到背唐诗,几乎没有转换的状态,我们知道大脑是有工作记忆的,就像电脑的内存一样,意识中大脑只能同时专注一件事情,你工作记忆中的事情过多,会不断的干扰你进入心流状态。
因此,应该向孩子学习,清空内存,自如转换。
3.不脸
这句话符合我们007精神,我也我们的slogan,开始感觉很难做到,但是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脸的状态。跟孩子发脾气之后,他哭了,你可能进入了反思状态,没过两分钟,他拉你的手要跟你说这说拿说那,完全就没有放在心里去,这是不脸的终极状态。
4.追逐反馈
他做完一件作品,让你评说一下,可能没有空要搭理他,他就会揪着你的鼻子,或者把着你的脸,转向他的作品的方向,其实他就是需要一个反馈,要知道他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下一步继续的改进。
以上四点,也正符合了学习的几个要素,好奇心、专注、不脸和反馈,因此
苦苦寻求,不得结果时,不妨俯下身来,在儿童世界寻求答案。

儿子的不脸,电脑绘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