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做好那些事情,孩子心里才不会委屈

父母做好那些事情,孩子心里才不会委屈

作者: 韩涵数 | 来源:发表于2020-07-21 17:51 被阅读0次

我们先模拟一个场景:“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看上了一款最近同学们热捧的玩具,而且价格不菲,非想让你买给他”,你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那些影响呢?

1.告诉孩子:太贵了!家里没钱,买不起。

2.严肃地回答孩子:不买!

3.直接答应孩子:你想要,那就买吧。

4.告诉孩子:这东西的性价比不高,不值得买。

第一种叫“老鼠型”,也叫哭穷型。

也许是出于传统的“勤俭节约”的心理,对孩子“哭穷”,表面上会让孩子们懂得体谅父母,明白金钱来之不易,想让他们树立理性消费和节约意识。

但其效用并不长。一次两次还好,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产生误解:我们家是不是真的这么穷?我是不是比不上别的小朋友?是不是我想要什么的都得不到?

“贫穷”的种子一旦种进了孩子的心里,会让他变得对钱非常敏感,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贫富差距的问题,陷入自我怀疑当中,逐渐变得自卑、抠门甚至性格压抑。

显然,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意识,更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二种叫“老虎型”,也叫压制型。

“虎妈”希望通过“穷养”,避免孩子任性消费,让孩子懂得“想得到,就得付出”,以此磨炼孩子的意志。

“虎妈”教育过度地压制了孩子的真实需求,还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不是与父母们的初衷事与愿违吗?

第三种叫“熊猫型”,也叫宠爱型。

被“富养”的孩子们,往往都有相同的问题——1、抗挫折能力低,因为没有吃过苦;2、没有责任和担当,因为被宠爱惯了;3、幼稚而不知感恩,因为他们长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的眼里,想要的理所应当就该得到。

第四种叫“蜜蜂型”,也叫说教型。

说教型,一方面会导致家长代替孩子思考,限制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决定能力,无法得到独立生活的锻炼。

另一方面,会给家长造成孩子“听话”的假象。其实,孩子内心可能压根不认同,只是碍于父母的权威,“假装”听从罢了。

我推荐一种智慧家长,叫“导盲犬型”,也称引导型。

妈妈把自己的想法坦白地告诉了孩子,并表示不答应买。但是,他如果非常非常喜欢的话,可以自己想办法实现心愿。

“比如说,可以向别的小朋友借着玩,或者可以自己存钱买……”

孩子决定自己买就要攒钱,孩子说可以每周少吃一根冰淇淋,少买一本漫画书 ……

妈妈很欣慰,因为孩子有了储蓄的意识了。

面对孩子突然的需求,她首先做到了尊重与倾听,既没有不理不睬,也没有一票肯定或否定,而是倾听孩子的想法,询问孩子为什么想要买这个玩具。

在得到孩子的回答后,她没有急着替孩子做买或不买的决定,而是帮助孩子分析。

在妈妈的引导下,孩子作出了自己的决定:随后,智慧妈妈又想办法帮助孩子省钱、攒钱 …… 经过这一次“风波”,孩子有了储蓄意识,懂得了延迟满足的重要道理,孩子的自控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以上案例说明,是从春藤家长学院APP,王胜老师的财商课学到的,对于父母来说这真的是一门必修课。

结合自身的真实体验,我意识到:父母耐心的陪伴孩子一起思考,一起决定,一起进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跟他一起解决问题,才能避免他委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做好那些事情,孩子心里才不会委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rw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