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西方国家,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对爱情的作了解释,虽然为形而上学,但却影响着西方国家数个时期。
柏拉图说过,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
后人将柏拉图定义的爱情观称之为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称精神的交流才是真正的爱情,任何肉体的结合都是肮脏的。
这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守候,不求回报
但最终也只能留有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圆寂,留下回忆中最美好的片刻作永恒
真正的精神爱情是当心灵摒弃肉体而向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爱情是平等的,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是双方自愿的
“雨中站岗”“每日一花”都是奢侈的浪漫
“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人,对你而言,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对你而言是完美的”
爱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自由的爱情,只是死亡的前兆
马克思也在其理论中表述了对爱情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的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两人共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生活理想,并且相互爱慕。
而恋爱只是人们为实现爱情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检验爱情是否正确,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拥有爱情的一个客观标准,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在原始时代,人们是自由的,没有禁忌可言
由于文化的匮乏,他们对于一切或好或坏都不拒绝
反看中国历史进程
夏商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到来,伴随而来的也有众多的禁忌
爱情被泯灭了,只存在被包办的婚姻里,诗经有言“取妻如之合,必告知父母”
秦朝的中央集权,同时加大了对女性的控制
人们被强迫的规避爱情,隋唐繁茂时期,唐玄宗贪恋美色
终究造就了与杨玉环的悲哀
随着宋代理学的发展,爱情中的禁忌愈加繁多
裹脚之事一时兴起,“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男女授受不亲”“存天理,灭人欲”
一股风起覆盖中原,更加束缚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古时的爱情,大都只在乎结果
婚姻成了爱情的载体
浮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一婚终身现象
直到清朝,洪秀全发出“凡是婚姻不论财”
才终止了千百年来的买办婚姻
中国的爱情,大都是悲哀的
因为社会文明制度,女性不被重视,爱情被困于家族
“凄凄惨惨戚戚”也罢,“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亦好
无不诉说着对时代背景的反抗和爱情的向往
到了现代,人们的思想因为社会制度发展的关系
对爱情的追求便瞬间迸发,自由恋爱占据了爱情的主导地位
琼瑶阿姨的小说,每个字眼都跳动着爱情的力量
阐明爱情是可以依附,可以寄托,可以创造,甚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
“只要有了爱,一切困难多事能够战胜的,一切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而在张爱玲的笔下,爱情是没有青春,幻想,热情和希望的
“在茫茫人海中,时间的荒野里,遇到该遇到的人,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那么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儿’”
张爱玲的文章中多是表达爱情因为生活的变故导致一些让人烦恼而又非常自然的悲剧结果
她不希冀来日无边的荒凉和恐怖,只能于当下的快乐中寻觅避难所
“在俗世物欲的喧嚣中,一滴爱的眼泪滴落尘埃,在被瓦解的“崇高和永恒”的垃圾堆里,还有一朵情爱的野花在摇曳着,不愿被摧折。我们明知这是个圈套,还心甘情愿地钻进去”
王朔
对于爱情,从古至今,人们都没有放弃过。
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择偶标准。
对于古时而言,我们是幸福的,爱情至少不会困在牢笼里面,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倾诉爱慕。
于爱情里面,我们是平等,自愿的。把所有的忠贞都交给对方,我们将对方的价值,人生,理想都刻在心里。记趣般谈论对未来的规划。如果志同道合,将以婚姻附和。
不然,何不就此别离,免去增的哀痛。
但是对于今天的社会,诱惑满是身旁,我们用一次又一次的恋爱来证实对方是否能把爱情引向婚姻。当一个少女经历了一场或多场的爱情,最终嫁为人妇,相夫教子时,回过头发现琼瑶的爱情也只是梦幻而已,但也只是不相信了。
爱情一路走来不容易,在自由中生存过,也在封建中煎熬了,现在,我们理应对自己的爱情观有所整理,免去往日一路幸程。如果没有遇到能让自己把所有的认知都托福的,何不等待下一个人的到来,人海茫茫,终有一人能包容你,能在夜晚倾心交谈,或许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的路上相互帮衬,能把你的缺点都融化,将未来的美好定格在时下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