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的事

作者: 纳兰汐儿 | 来源:发表于2016-03-25 12:59 被阅读0次
    曼的事

    当我再一次决定要写这个女子的时候,我不再是当初那般“想不开”–––到底是徐志摩负了她还是她负了这般本该有的流年韶光。此时的我,心静如凉薄的月光。

    若说林徽因,也许早有人吟起她的诗,“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但若提到陆小曼,也许是相顾无言。

    的确,这是林徽因的成功之处,先不说后人对她生平的评价,就论她的文学作品,足以让人时时温存于心。

    而陆小曼,曾经也是名振大江南北的一代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文学功底自然不输给林徽因。换做今天,也算是人人追捧的女神级大咖。但这一世的繁华,终究会落尽。

    林徽因更多的是温婉,像四月的艳阳,像优雅的风,给人一种细水长流的美好。陆小曼则是那种一出场,气质如烟火,见过的公子哥儿无不臣服在她的石榴裙下。

    历史的评说未必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纵观各种关于陆小曼的传记,大都“公正客观”地说她的名媛时代是家族给的,她一生骄傲清高,成了徐志摩创作之路的拖累,最后变得穷困潦倒亦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如那句,“寂寞烟花梦一朵”。

    而林徽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她在历史的记忆里湮没。
    她却依然璀璨如四月日光。

    不瞒你说,我更偏爱陆小曼。本不该将她和林徽因进行过多的比较,毕竟她们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好比桃花和梨花。一个明媚,一个凄楚。或许正是因为陆小曼有了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内心更偏袒一些。对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总心存念想。

    曼,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交际花,是胡适眼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更是徐志摩梦中的一朵白莲,明媚娇羞,“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眼里漾起心泉的秘密”。 生于名门望族的她,有着上海女子的时髦洋气,亦有北京大家闺秀的端庄秀气。

    虽说她不够贤惠,但够勇敢,敢爱。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她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算外界有各种反对她和徐志摩在一起的声音,她也这般“你若不离,我便不弃”。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大男子主义统治下的旧时代,敢于向丈夫提出离婚的女子,恐怕也只有曼一个了。

    作为一个女子,她是成功的。拥有富甲一方的家庭,满腹才华,有独立的朋友圈,有一个爱她的男人,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一个普通人。换做你我,也许都会满足,也许会因此选择一份平静的生活,与爱的人安逸地过小日子。

    可从小娇生惯养的她,无法改变任性忘我的性格,长期出入灯红酒绿的交际场所,促使她成了一个奔忙于都市生活的世俗之人,安于享受风光,沉沦在他人对她的追捧当中。

    也因此,她与徐志摩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愉快。她无法像传统女子一样在家相夫教子,醉心于交际和打扮,睡到日上三竿,生活颓靡,还与别的男子保持着暧昧不明的关系。

    慵懒,散漫,挥霍徐志摩辛苦挣来的钱,烟酒为伴。即使徐志摩多次在信中劝过她,可她置之不理,连信都懒得回复。当初爱得轰轰烈烈,那时的激情,早已被这满眼覆盖着阴翳的俗世消磨得只剩冷漠,如风干的纸。

    命运从来不留给人温存的时间,那些曾经守护过的人,来得像风,走得像一场秋雨,多少里带着点凄楚的感觉。

    徐志摩的死对她来说是天大的打击,已家道中落,无所依靠的她,若不是徐志摩的苦苦守护,她哪里能过得自在。可如今呢,那个曾经为自己写了那么多情诗,在信中甜腻地唤自己“爱眉”的人,此时已隔天涯。

    亲爱的摩,你终究抛下我一个人了。你走的这些年,我心里痛啊。可是我能跟谁说呢,早知如此,当初连跟你好好说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你,你定是恨了我了。

    只有鸦片能安抚这位绝世的佳人,昔日如烟火般耀眼,而今却如枯枝落花般憔悴的迟暮之人。

    她想死后能与徐志摩合葬,然而外界的舆论批判让她与他无缘再聚。他走了,她还是要一个人走下去,形单影只地走。

    写到此,默然心酸,提笔无力,文字苍白。

    曼的一生不是我简单几笔所能勾勒的,红颜祸水也好,咎由自取也罢,在我心里,她只是一个女子,这一生,书写着自己的爱恨与离愁。

    于她,我是心生怜悯的。她并非徐志摩创作之路的拖累,她是他的梦中情人,是他笔下的风景。至于林徽因,那只是他心里诗意的寄托和依赖,只是一个美好的存在。陆小曼,才是他心之所属。

    王庚,翁瑞午,再多的追求者都不过是浮生过客,她心里最重要的那个位置,一直都是徐志摩的,一直都是。

    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觉得当初的感情弥足珍贵。或许陆小曼会后悔她的任性和荒唐吧。可世事随风,人情易冷,再好的春花秋月,终归沧海桑田。

    窗外
    下起了雨
    我想起你
    本以为
    你是那个不太重要的人
    却不知道怎的
    想倾尽余生
    换你安好。

    在这样如往常的夜,翻看旧书,重新与你遇见,想提笔为你描眉。

                    ––––––致亲爱的曼
    

    [附陆小曼生平年表]

    1903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孔家弄。

    1909年,随母亲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918年,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同年,陆定专门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

    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

    1922年,离开圣心学堂,与王赓结婚。

    1924年,出演《春香闹学》,结识徐志摩,并与之恋爱;年底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

    1925年,年初与徐志摩进入热恋。8月拜刘海粟为师学画。年底与王赓离婚。离婚时陆小曼年仅23岁。

    1926年8月14日,与徐志摩订婚;10月与徐志摩结婚。

    1926年10月(农历九月九日),新婚后的陆小曼依公公之命随徐志摩离开北京南下。

    1927年,徐志摩夫妇从北京回到上海不久,就与翁瑞午相识。

    1928年,7月与徐志摩合著的《卞昆冈》发行。同年夏,与徐志摩、叶恭绰共游西湖。

    1929年,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筹备工作;5月接待泰戈尔;6月与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览会”。

    1931年11月19日,丈夫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去世。12月,陆小曼应邵洵美相邀,为徐志摩遗作《云游》作序。

    1933年,整理徐志摩写的《眉轩琐语》,在《时代画报》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后来《眉轩琐语》收在陆小曼1947年所编的《志摩日记》里。

    1934年,在第38期《论语》刊上初次对《爱眉小扎》作序。

    1936年,经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图书《爱眉小扎》。同年,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

    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开个人画展。

    1943年2月,在桂林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再次为《爱眉小扎》作序。

    1947年3月,由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陆小曼后整理的徐志摩1918年的《西湖记》,1926年至1927年《眉轩琐语》,以及同志摩亲笔题名的《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和已出的《爱眉小扎》和《小曼日记》,共五个部分,总题为《志摩日记》。

    1956年,4月受到陈毅市长的关怀,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同年,入农工民主党,担任上海徐汇区支部委员。

    1958年,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并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

    1959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同年,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1965年,4月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曼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td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