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目前的会计人才招聘中,金融会计成为榜单“红人”。
他们的走红是因为市场有强烈的需求。很多企业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公司的会计缺乏金融知识,融资、上市类的业务,他们都帮不上什么忙,很多时候公司需要单独请外面的人来做,这为公司增加了不少成本。”那么,到底金融会计人才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锻造过程?
专精优势握手中
与一般的会计人才相比,金融会计人才更强调复杂的金融知识与会计的结合与运用。
作为典型的高级金融会计人才,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姜昆对“金融会计人才”这样概括:掌握了基础的会计学原理和知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尤其是工作的实践,结合金融业各类复杂实际问题的应用,在这个行业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中高端人才。
“简单说来,我认为金融会计人才是以会计理论为基础,以金融业专业问题为实践依托,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姜昆说。
在企业金融活动中,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的会计师因缺乏金融知识而导致企业和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也严重损害了自身机构和个人的声誉。因此,金融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更是明确要求会计人员需具有金融从业资格证书。
据姜昆介绍,在具体的工作中,金融会计人才的优势表现得非常明显,以金融审计为例,他们在解决实务问题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比如在金融领域会不断出现新的金融产品的核算问题,这需要审计人员自己运用准则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金融会计人才在发表个人独立见解、寻找问题答案上更有主观能动性,而不会显得无所适从或者对准则生搬硬套。”姜昆说。
金融会计人才的专和精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如果说会计是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那么金融会计就是这类语言中的“小语种”,是一个非常专精的领域。
带着会计理论踏上金融“沃土”
金融会计人才是如何炼成的呢?用姜昆的话说,应该是带着会计理论踏上金融“沃土”。
金融会计人才是目前社会稀缺的实用型人才。对于制造业,加工工艺数年甚至数十年都不会发生改变,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产成品再到销售的会计核算,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金融会计不一样,金融会计人才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大量的实践运用,因为金融产品在不断创新和衍变,相对应的会计核算也要跟着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会计人才锻造成为非常优秀的实用型人才,他们有着更强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姜昆本人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金融会计人才的锻造过程,实际上是他们在掌握了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或者是拥有了传统会计的工作经历之后,进入金融领域,并通过在实践中运用金融相关会计准则,解决难点问题,又不断改进准则运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反反复复的过程。会计准则是一个通用型的准则体系,而金融领域又是一个非常高精尖的专业领域,两者之间需要一个‘搭桥’的过程。也就是说,一般会计准则不能像运用到制造业一样简单地运用到金融业中,它们需要经过一个‘升级’的过程。”姜昆说。
以银行贷款的拨备问题为例,它适用一般会计准则的应收账款或者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相关的规定,但是从贷款的形成与特点、减值的职业判断等方面,银行贷款与一般企业的应收账款又有非常大的区别,更具复杂性。因此,金融会计人才就需要通过大量研究金融实务操作中的难点问题,来反复改进会计准则在金融领域中的灵活运用。
目前正有意向金融会计人才方向发展的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硕士生李洋透露了自己的一些计划:“在校期间,我需要对金融、会计两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特别是金融方面的知识。而考取注册会计师、证券业从业资格、银行业从业资格等证书也是我努力的重点,它们对于我以后顺利走向职场非常有利。”
“复合”成为会计人发展方向
从目前人才市场财经类人才招聘信息来看,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等三类单位对金融会计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而金融会计中高端人才奇缺,用人单位很难招聘到既熟悉会计业务、又具有较好的金融方面知识的人才。
不但金融会计人才备受瞩目,会计人懂法律、统计、外语等都成为一种必然。姜昆认为,“复合”二字代表了会计人才的发展方向,也是会计人进行职场突破的重要方向。
我们也越来越发现,会计人员只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是不行的,企业也开始要求会计人员懂业务,不懂业务他们就无法进行记录、核算和披露。
从高校培养的角度讲,目前,许多高校虽开办了会计、金融等财经类专业,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都比较单一,因此高校也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改革,改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