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以《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创新开展的方法和策略》为主题,以家校共育的创新:“在于意识,基于关系,成于行动”为立足点,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家校共育的具体做法和优秀的经验做了精彩的分享。面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刘老师提出“双减”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于回归。
刘老师一语道出真正有效的家校共育需要改变思维观念。纲举目张,便有水到渠成。刘老师家校共育理念,处处凸显着教书育人的师者情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刘老师从“班级规划阶段”、“活动教育阶段”、“家长互育阶段”、家校共读阶段”四个阶段介绍所带班级的特色与底蕴。
以班级规划作为打造班级特色的向导。在落实班级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助力学生的成长,当班级规划的蓝图变成现实时,每位学生都能养成一些美好的习惯,使其一辈子过着优雅的“贵族”生活。
刘老师从自己亲身体验分享“活动教育阶段”的过程和成果,于细微处体现教育的精神。刘老师的具体做法是:做一件感动家长的事情(童眼看世界);做一件家长称道的事情(每周一字);做一件全员参与的事情(书法成长之路,我们一起走过);每日一星等特色系列班级活动。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刘老师躬身笃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借助家长力量,从而达到真正的家校社的三结合。坚持,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品质,对于家长亦是。孩子的坚毅品质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参与,全程参与。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水滴石穿并不是力量大,而是因为持之以恒。坚持是一种巨大顽强的力量,如同雨水一般,悄然浸润学生的心灵。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是为了N年后,老师和家长的絮絮叨叨能在孩子内心深处留下点滴碎片,孩子们在容颜苍老之时,我们有效陪伴的影响依旧在孩子们的内心激荡。这样的家校共育既美好又高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不是看书学出来的,而是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师育人先育己,拒绝说教,坚持行动。不断学习实践,提高班级管理的专业性。家长育儿先育己,要树立科学的育儿思维观念,努力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教育之路,家校共育,道阻且长,育人过程虽苦实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