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数据真的不容乐观,据调查,现在青少年得抑郁的24.6%,这个在以前六七十年代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除了青少年想躺平,其实大学生躺平的也不少。据说今年北大被开除学籍的学生有30%,正好与前几年调查的北大学生空心病占30%是相符合的。
孩子摆烂原因有多种:学习跟不上,在学校受同学排挤,不喜欢老师,社交不畅,没有价值感……
孩子在0–6岁都无比可爱听话,把父母当做神一样的存在。随着孩子开始学习成长,自己知识的丰富,慢慢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会与父母抗衡。所以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的引导和自我成长都非常重要。
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陪伴者。如果孩子放学回家愿意与父母把学校事情事无巨细讲个不停,说明亲子关系很棒。如果孩子回家与父母说话越来越少,父母就要反思是否是自己提建议给方法做评价太多。
孩子需要父母耐心倾听,不需要父母的大道理。只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困惑时,父母给出自己的观点,选择权依然在孩子那里,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一定会很好,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个体,孩子就会自信快乐。
一个自信快乐的孩子不会摆烂,他会有自己的目标和爱好,热爱生活。
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言传不及身教,身教不及境教。
有一个北大学子的妈妈分享过,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她家每天晚上都会有共读时光,爸爸妈妈和孩子各拿一本书一起阅读,还会分享自己看书心得。
总有父母困惑为啥自己孩子不爱看书,其实先反思自己爱看书吗?家里有看书的氛围吗?有些父母自己整天捧着手机,却希望孩子少玩电子产品多看书,这不大现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家庭环境是积极向上爱学习的,孩子摆烂的可能性不大。
父母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被爱的很重要。一个人的价值感是他动力的源泉。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无价值的,就容易摆烂。
太多的父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考试考好了啥啥都好,考不好了一无是处。才会有很多考上北大的孩子得空心病。因为他努力就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不是自己的目标。当他觉得任务完成了,他也就可以摆烂了。
孩子觉得自己足够好,无论如何父母都会爱他的,他就会有无穷的力量,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有追求自己目标的动力,是个心灵健康的孩子。
父母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如果父母以过去的经验来培养现代孩子去适应未来的生活,一定会遇到困难。时代变化太快,原地踏步就是退步了,唯有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才能听懂孩子的语言,理解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的朋友,给孩子支持和力量。
新时代的父母必定是与以往不同的,不希望自己孩子摆烂,父母要学习更多,先成为不摆烂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