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方哲学与人生I 》 笔记及感想

《西方哲学与人生I 》 笔记及感想

作者: MissWang2019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2:21 被阅读0次

        因为哈佛公开课《公正》课程才开始进一步学习哲学,这本书作为哲学的入门书籍的话,趣味性略显不足,且不是按照哲学的发展史去介绍相关哲学家及观点,这个做法各有利弊吧。但作者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学者,看待过往的哲学观点确实结构清晰,且具有辩证性,帮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哲学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笔记

      我们今天接触到的资讯 ,在广度上是过去的人无法想象的,但是深度上日益不足。深度与传统有关,不能单由字面上得到肯定。东西方都有着自己的哲学流派,各有自己的特点:

        1、东方哲学,重视整体见解、实用知识、道德倾向、社会关系,主要流派为源起先秦的儒家,道家等。

        2、西方哲学,“爱智”,凡事但求合理,进而推究理性之依据,设法建立共识,勇于慎思明辩、追求真理,不惜自创一套名词,一种方法,一套框架,由人品评

    人类的生活经验都是大同小异的,在预定俗成的习惯中消耗自己的生命。凡是有生之物,在时间过程中必然走向消亡。谁能从存在和虚无的两极中,把握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谁就是万物之灵。个人觉得这也是哲学家存在的意义,启迪大家用另一个角度是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他们一般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1、喜欢找问题       2、喜欢建构系统,生活不止物质上的满足还应艺术/知识/科学/     3、喜欢改变现状

                                                苏格拉底--我非智者,爱智而已

    一、经典语句 

    1、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2、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3、知识即德行:没有一个人在真正了解德行后,还会去做坏事;会去做坏事,一定是弄错了,把坏事当好事

    4、我就是替别人接生智慧的婴儿。智慧一定要产生于主体自己的体会。我不能给你智慧,我只能给你知识

    5、我的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困惑,唯有困惑,才能才是主体的领悟(衍生阅读--完型心理学

    二、启迪

    1、必须设法通过理性的反省,了解一切规范的原因及理由,这样当我们遵循这些指示生活时,是知其所以然的,不会再觉得是一种束缚,反而有一种解脱的快乐

    2、充分发挥理性的潜能,以此找到真理,找到德行的“普遍概念”,并将这些表现活着经验履行到自己对生命的信念上

    三、时代/思想背景:希腊城邦雅典由盛转衰的时期

    1、之前的信仰核心:人间任何问题都由神话来解释

    2、泰勒斯:宇宙的起源不是神造的,也不是神去运作的,而是水。从此由古代神话的思考模式转变成对自然界的探讨

    3、辨士学派:一部分人口才出众,以教书为业, 专门教别人如何辩论,从而从政。(类比中国孔子,学生的第一科是德行,其次是言语 ,最后才是政事)由此衍生出来:

    1)相对主义: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对法律与道德也有不同的说法与诠释,那么谁到底是对的?你对,别人也对

    2)怀疑主义:怀疑一切的价值,如为什么要孝顺,孝顺有什么好处,不孝顺也过的很快乐呀

    最后形成两大趋势:

    1)追求自然界的真相

    2)专门的在充满变化的现实世界里寻找利益

    代表人物:1)普罗泰戈拉:人的是宇宙万物的尺度

                        2)高尔吉亚:我什么都不能知道,即使我知道也不能告诉别人,即使我告诉了别人,别人也听不懂

    4、苏格拉底:1)把对天文学、自然的研究精神转向对人的探讨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2)人生一定要掌握某些绝对的原则

    四、苏格拉底式发问:通过反诘、辩证,再设法归纳成普遍的概念或定义

    1、在谈话中,听到对方提及某个概念时,反问:你提及的这个词语,就应该知道它的意思。由此引发出一种思考:

    1)你是不是不经思考,就接受了很多既成观念,这些观念往往是风俗习惯或传统权威所造成的,以致你根本没有经过批评的反省,就盲目认定某些行为一定是好的或坏的

    五、生命的内涵

    1、追求真理:未经反省检讨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2、肯定传统: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废墟上营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当他开始思考,可以有所建立的时候,已经在依附于某种传统,要去建立/修改是可以的,但是必须由传统里面慢慢地建立

    3、内心之声:你是否觉得心安,这不能靠别人告诉你,只有你自己心里明白。----类比儒家的良知---自觉,不安,不忍(我个人觉得是立身之信念吧,过往圣贤,科学家如伽利略,文天祥等在日复一日的求知中,坚定了某个认知,愿意付出生命去坚持,亦或是一旦被打破,生存的价值也宣告结束)

    六、人格表现(典型在夙夕)

    1、理性与自由。理性:怎么一回事---真的这样吗---为什么这样子;自由:人生有两种情况:1未经过反省,直接接受一个规范,从而就被这个规范所限,觉得是种压力,2经过了反省,知道为什么有这个规范后,仍然去接受它,如此一来,这就不是压力而是成为一种自由

    2、信念与尊严。信念是既成的法律规范与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心里对真理的向往。尊严:我可以替自己决定,而不是被决定

    3、死亡与超越

    六、作者探讨

    1、知识即德行,对于我们有理性的动物而言,基本上是正确的,认为人有独特的尊严即理性。但是正如西方基督徒保罗所言:”人是软弱的,明知是善,却不去做;明知是恶,却偏去做“,或者我今天坚持做,但是明天就放弃了,人的生命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永远只能实现一部分。这非常容易导致物质主义或享乐主义。

    2、越是聪明与快乐的人,越是知道痛苦的深度。    苏只能指出:生命不只是活着而已,活着是为了实现某些价值。他只是把问题挑起,让人去思考,而当你从事这些思考时,你才是真正以一个人的身份存在着,至于如何选择,他不能帮你去判断

    3、普遍概念从何而来。    中国人不太喜欢去想这类问题,从而使得我们为知识而求知的态度不太明确。    只有将有关这种问题建立起来后,它本身所引申建立的知识才比较有基础

    4、应该珍惜的风气:要叫雅典这样一个民族去信仰什么 ,他要跟你先讨论讨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要以探求真理为毕生的事业。近代哲学之父,以怀疑作为方法,找到一个确定不疑的基础,以便构建真正的知识。而这个基础就是“我的思想”-----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并非世界本身,而是“被我们了解的世界”或“我们自己所建构的世界观念”

    他的思考模式,是用一个因素来说明许多复杂的现象,用“一”来掌握“多”的架构,提纲挈领(孔子--吾道一以贯之

    一、时代/思想背景

    1、思想演变:希腊时代人与城邦绑定在一起----大帝国时代,人的命运与神的命运安排在一起----出现民族国家,通过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文艺复兴 ,真的“个人”出现

    2、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

        宗教革命:德国-马丁.路德;瑞士--加尔文;英国--亨利八世  英国国教,血腥玛丽(一个人瘦迫害久了,一日当权,往往也会去迫害别人,不会想到自己以前多么盼望别人的宽容)

    3、宇宙观的改变:目的论:认为宇宙有个目的,如上帝为什么创造宇宙,是未来让人们安居乐业,为什么创作人,为了让他们荣耀上帝/赞美上帝---经过地心说等影响,此观点受到动摇

      机械论---牛顿等古典物理学等影响,开始摆脱神学和宗教的束缚: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本身有一定动力(宇宙是一个机械,本身由固定的装置和设计,宇宙会因为某种动力而不断运作)

    4、真理观:以前的真理是以《圣经》宗教为基础,离开这个范围没有真理

    5、人生观灵魂如何得救(宗教的赫罪券)----人如何才能在社会上和谐生活,比如政治上,政权、法律如何界说,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等等

    二、我思,故我在我在,故上帝在

    1、人人都有理性:理性,它表现在讲话沟通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以及作判断的能力。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追寻真理的能力,只是他没有找到方法而已

    2、寻找方法:真理是指确定不疑的知识,因此前提:尽可能去怀疑一切可以被怀疑的东西(要注意避免陷入怀疑主义,相对主义):

    1)我们感官所见的世界能不能怀疑

    2)科学上的系统知识能够怀疑吗

    3、笛卡尔的怀疑是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它是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要注意我思故我在:1)它不是一个假设2)它不是一个推论过程,是指我就是纯粹的思想。人的本质就是思想,除了思想,比如身体是可以取代的

    4、对方法的探讨心得:

    1)自明律除非我明明白白(清晰,明白,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知道一件是真的,否则我绝不承认它是真的。清晰--本身清楚;明白:与别的东西不一样

    提醒我们:不要用一个泛泛的观念去说明一个东西,,不要跟以前一样用常识性的心态,立刻做一种全称判断,在讨论问题时,请你先定义一下你在说什么 

    2)分析律:把你要检查的难题,尽可能分解成小的部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3)综合律:把最基本的部分找到后,还要把它们组合起来,一步步地扩充,按照顺序还原回去。(看到复杂,就知道单纯,看到单纯,却不以为单纯是它的全貌)

    4)枚举律:你要做一次没有遗漏的检查与核算。就是指我们把问题从分析到综合后,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看看还有没有遗漏

    5、我在故上帝在 (此上帝非传统宗教的上帝):1)“我”有“至善"的观念:a观念只有三个来源外人告知;自我想象,天生的观念,而至善不可能是前两个来源,因此只有天生存在,上帝告知。b,我是有限的,必定有来源,否则有限的”我“为何会存在,因此我的有限便证明上帝是存在的。c,至善观念本身必然存在,

    三、心物二元论:人的本质是灵魂,身体是一个工具/机器,让灵魂使用的机器。(自笛卡尔后,西方主流流派)

    1、心的本质是思想能力,物的本质是具有长/宽/高的扩延性,即所谓的三度空间。由此产生了疑问:心与物如何配合:

    1)自然神论,上帝造人时,上了一个发条,它创造了世界,但是不管理世界(有神论:指上帝创造了世界,还要管理世界--传统的信仰)

    四、近代西方哲学两大流派

    1、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知识的普遍性,比如二加二等于四,是普遍有效的,是属于定义问题,若去找东西归纳,是得不到结论的。因此,理性主义的目的是为知识的普遍性奠下基础

     人有天生观念,任何外在的个别经验都是一个机缘,通过这个机缘,把内心里本来就具备的天生观念引发出来,然后就可以拿这个观念,应用在所有不一样的个体上面

    2、英国的经验主义。知识的普遍性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真正存在的,只有从后天综合归纳得到,重视知识的开展性

    心灵就是一张白纸,看到什么东西,就会得到一个印象,印象累积起来,在经过复制它的要点,就变成观念;观念再联合起来,就构成知识

    五、思想内涵与作者的探讨

    1、当时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所有旧的都面临怀疑与挑战,笛卡尔为建立一个新的哲学方向,因此特别重视方法上的转变

    2、知识论是哲学上的重要课题,知识论讨论的问题比如我们是怎么知道有一个外在世界的存在。

    3、笛卡尔的局限性:我的本质是我的灵魂,那么身体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外在世界的存在呢,你是一个纯粹的思想,思想不具有扩延性,而外在世界具有扩延性,凡是性质不相同之物就不能相通,因此人就不可能了解世界-----身体与心灵如何结合,“我”有没有真正的自由,“我”要如何才能达到幸福

    4、如何达到幸福,笛卡尔的建议:

    1)尽力知道整个人生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不该做往往是一种外在压力,但只要在特定范围中,掌握住原则即可)

    2)努力实行理性的指示,不受情绪、欲望 的太多影响。但这样循规蹈矩,过于无趣,因此,需要平衡这种新鲜的感觉与恒久远的心灵平静,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幸福

    3)不去欲求自己能力之外的好处。将所有未达到的优点好处,都视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就不会有过度的欲求和期望。  (个人疑问,如何界定事情属于自己能力之外的好处,不给自己设限是自己能取得突破的一个前提条件,不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世界没有两全法,既得到A就得清楚B是自己所求范围之外的好处了)

    5、从笛卡尔后,我们就清楚地知道完全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依靠仪器何知识逐步更新我们的认知,设法慢慢接近世界的真相,只是接近而不是完全替代

    6、我们可以在观念中构建知识,再设法在人的自由意志上,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的相处方式,也就是说,追求幸福不一定需要诉诸上帝,宗教,信仰

               马克思 --人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观点

     哲学应该改造世界。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可以成为独立的人,站在自己脚下,不再被生产、消费这种异化模式所瘫痪,而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与创造者。

    要通过生产活动把大自然结合起来,不要将它当作工具,要把它当成与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对象。于是,整个世界与人类合而为一,形成一美好、和谐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哲学与人生I 》 笔记及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by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