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这个硬而傲娇的领域,出现“柔性制造”这么有温度的名词,运营以“人”为核心的体系如果还停留在“管”这个词上,就是百分百的1.0版本。与当下2.0版本的社会行为:强调创意,鼓励创新,提倡多元化、个性化和讲究持续性学习,产生错位。今天的随访,正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分享,为大家提供参考。
寒冷的冬季,大家坐下来,先梳理了Amy 当前运营的项目。清晰的运营路径,稳打稳扎的布局,大家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坚信Amy 带领团队一定会取得成绩。最后一个环节,是我当下最喜欢的环节。就是向优秀的人学习。
Amy作为一名跨专业人士,在健康领域耕耘10年之久,将一个处于亏损的品牌带上亿元规模的服务性企业,其功力不容小觑!于是,关于她在运营中的心得,在咖啡的巧克力暖香中展开。
一、系统化运营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的核心不能是任何一个人,Amy 很优雅的说,如果企业是靠某个人才能运营,说明这个企业的风险非常高。因为,企业承载的不仅有员工,客户还有合作伙伴。企业的这些责任不是任何一个个体可以承担的,而是要集合众人之力。
企业规模和成长,其中很多步骤,首先是内部复制,然后才能形成一定的商业模式,在市场复制。有很强的共性的,才可复制,个体只是特性,无法持续支撑。她说比如:我Amy非常会服务客户,可我1天24小时不睡觉,能服务多少客户呢?唯一一个办法,就是我把服务客户的方法中,最让客户满意的方式和对失误和错误进行总结提炼,然后教给客户服务团队的高管,其中重要的是让他充分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和不这样做的结果。然后由他们向下复制。
根据业务特性,她着力打造“呼叫中心”和“专业团队”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同时建立平台服务系统,将标准化服务用工具固化,并提供可视化流程,客户体验和好评推向了行业内极致。通过系统化打造运营流程,她不但优化了岗位编制,同时服务流程非常顺畅。
二、上下层级之间边界要清晰,是合作,不是监控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什么是边界清晰呢?Amy 说,企业犹如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做事风格。在责任范围内的事情,作为上层领导,要学会放手。不合适,宁可换人,也不要在一旁不停指指点点。想象我们自己的孩子,伴随他们的成长,我们如果还像孩童时候,让他这样,不让他那样,说这样可以,那样不行,他肯定会提早青春期反应过激。这个现象,对团队成员之间协作同样合适。
这里提到一个关键词,叫“补位”。企业高管,都是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他们有自己的执行路径。作为更高层管理者,要学会观察、倾听和建立好的沟通机制。对于重大事项,确实其能力没有思考到时,高层领导不要轻易指责和抱怨,要主动“补位”,和他形成伙伴联盟。然后,帮助其总结和提高。
这个部分太精彩了。因为,这才是顺应人性需求的团队建设方式。人,都是有自己虚荣和爱面子的一面,作为成人,作为有一定能力的人,更是如此。所以,补位是沉淀优秀团队成员,构建伙伴式团队的最好方法。
三、运营流程,必须去除冗余,高效简洁
Amy在这里,讲了一个大胆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的改革(这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改革)。许多客户接入客户服务中心,旧的流程是,让客户提供各种信息确认顾客身份,然后再接入专业服务人员。Amy觉得这个流程给客户烦扰和障碍,毅然简化了此环节,直接询问客户需求,转入专业人员。起初,很多同事说,这样会有非客户无偿使用服务。
Amy 问:有多少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分析:
1) 知道此号码。如果不是有这样的产品,获悉此服务号的机率是20%;
2)使用此号码。发生需要时,使用此号码的人是购买了产品的5%;
3)实现此服务。当咨询后,实际发生服务,如果不能提供相关的资料,无法实现服务。
我给Amy竖起大拇指!她没有这样计算,但她通过自己的逻辑,断定这是极小概率的事情。她说,即便非客户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享受了我们的专业服务,通过这样的体验,可能就会去买相关产品,通过实际体验变成真正的客户,也是很不错呀。而即便没有,我们损失有多少呢?懂得取舍和选择,正是运营的最大考题。
沟通一直持续到晚上9:00多,我完全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非常感慨,也十分肯定,她一定会再次成就团队,成就这份有温度的事业。未来,还要与许多人合作共同步入新的路径和走上新的台阶,但思维底层的逻辑和格局让她对未来,对团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蕙雨总结:运营要有规则和原则,但不可被规则和原则束缚!束缚,结果必定是牺牲运营的效能和挤压了活力空间。
柔性制造其中蕴含的文化就是,“敏捷和精准反应”,“高效生产”,“成本效率”最大化。这一切在生产线上,已经通过智能制造在实现。那么,在企业团队中的实现路径,就是要提倡让每个岗位成为企业的活跃因素,彼此作用和协同作用,指向企业战略,高效达成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