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如何彻底驯化一本书

如何彻底驯化一本书

作者: 夏冰书斋日志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15:27 被阅读0次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经典场面,小狐狸对初次见面的小王子说:

“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毫无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

……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成为彼此的独一无二,互相需要。”

现实生活中,不单单你见过的人需要用心相待,你读过的书,也需要驯化。不然,如果它们可以开口,定有这样一番言论:

对我来说,你无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和其他成千上万个读者毫无区别……但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

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万里挑一的……

该如何驯化一本书,让它在你脑海里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与你产生深度情感链接呢?

这个答案,就藏在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使用法》里。

01

这本书的作者出口明治,是日本最知名的“阅读大师”,迄今阅读量已逾万册,其中涵盖《史记列传》、《韩非子》、《贞观政要》这样的汉学典籍。

除了丰富的阅读积累,他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传奇色彩。

1972年自日本京都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做过保险公司驻派伦敦的法人代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师、Life Net生命保险公司的创始人。2017年,他辞去该公司董事长一职后,就任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至今。

无论是在保险行业一路跃迁,还是跨界成为象牙塔里的讲师、校长,他跨越式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读书。

而《书的使用法》,是他70余年阅读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提纯。

为什么现在的你越来越不爱读书了?其实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读书的好处(人都是有功利性的),不会挑选适合自己读的书,读过的书忘得很快,没有掌控知识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上述问题,《书的使用法》都能帮你解决。同时,本书作者还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职业的人群贴心整理了一份书单。所列经典是他从上万册已阅书籍中精挑细选的,极具参考价值!

一书在手,从此以后,无论是矫正自己的读书习惯,还是指导孩子如何读书,都不用再秃头发愁,或徒费时间、金钱成本。

02

在书的开头,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教育+修养=更好的生活。

在他看来,教育仅能给予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武器。而我们每个人,如果想在社会上获得更好的生活,就要保证自己每天做出的选择更加正确。

这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自主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因为修养是我们进行决策的判断依据。

如何才能获得修养呢?

“人世有三智,分别是通过学习获得、通过与人交流获得,通过亲身经历获得。”

在从“他人”处学习、从书中学习和从“旅行”中学习这三种方式中,书是最有效率的获得修养的工具。

相较于口口相传,书中记载的知识出错率更低;

相较于旅游,人们通过阅读,汲取知识花费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更少;

且阅读不受场所限制;

此外,书籍具有跨越时空的广度和深度

……

正是因为书籍让知识的传播更为便捷,今人要想获得高深的知识,再也不用像古人那样,大半夜地冒着严寒“程门立雪”了。

樊登在他的《读懂一本书》里也指出,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现在遇到的人生难题,前人肯定也遇到过,并且都被他们记录了下来。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里强调: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通过读书这种主动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保证自己每天做出的选择更加正确的能力。

为了让你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出口明治还总结了不读书会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一是不读书无法获得修养。没有修养的人,缺乏独立的思考,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受到社会的毒打。

为何网络诈骗层出不穷,虚假广告的受害者前仆后继。因为消费者无法用大脑判断信息的正确性。

二是没有修养的社会,政治与经济都会变得不稳定。

这在樊登的《读懂一本书》里也有实例可证:

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叙利亚人跟樊登分享,认为叙利亚存在那么多恐怖组织等不安定因素,以至于战火不断,这与全民阅读量太低脱不了干系。

“据他所说,大部分叙利亚人是完全不读书的。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全靠身边的人言传身教来认识世界,故而无法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他们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多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

03

看到这里,相信有大格局的你,是不是心中想要阅读的欲望腾然升起?那么,该如何挑选好书呢?

一是古经典籍。作者建议为了获得修养,应该优先阅读经典作品。

相较于现代商业书,古经典籍有以下优势:

1、古经典籍作为超越时代留存下来的东西,无条件正确。如果古人在某本书中所言所录实为蠢话,那么这本书肯定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

2、通过古经典籍,能够学到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喜怒哀乐。

或许你会问,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何不同时代背景的古典书籍,对现代人依旧有用呢?

因为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人类,了解社会。人类和社会是支撑一切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

控制我们行为的大脑,从大约13000年前的驯化时代至今,都没有任何进化。我们之所以会产生人类在进化的错觉,是因为进化的是技术,而非大脑。

人类的类型,人类的喜怒哀乐,都已经在古经典籍中,被最优秀的天才们展现过了。比如举世闻名的古希腊三大悲剧,至今无人超越。

19世纪的俄罗斯小说家屠格涅夫一行人,甚至根据过往的优秀文艺作品,将人分为了三种类型:

哈姆雷特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唐吉坷德型——为了梦想勇往直前;

唐·璜型——放荡不羁,追求异性。

其实,这三类人总的说来就是为了生存、发展、繁衍,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共同课题。

3、古经典籍可以作为案例分析学习。作者说,自己在以往的职业生涯中,对于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存在方式的认知,有一半来自于阅读古经典籍。

4、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正如哲学家木田元所说,一字一句地阅读古经典籍,感受作者的思考过程,是锻炼人类思考能力的最好的方法。

对于古经典籍这类书要如何挑选呢?只有一个铁律:阅读自己喜欢的或内容有趣的。

读书应该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如果选择的书籍并非自己喜欢或者内容枯燥乏味,容易半途而废

这里作者建议,如果你觉得古经典籍晦涩难懂,可以放弃厚厚的大部头,先读薄书,循序渐进。

此外,作者还告诫我们尽量看原书,而不要看解说书。“如果阅读的是二流、甚至三流学者根据自己的思考创作出的解说书,那我们如何能感受到原著作者的思考过程呢?”

除了书中提到的方法,我自己也有些经验在此跟大家补充分享。

一般遇到看不懂的古经典籍,我会在十点读书、樊登读书APP上搜索名师大家的解读。

比如哲学类书籍看几行字就犯困,我会去听周国平如何讲西方哲学史、沉思录……大师们总能集毕生所学,用浅白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内容,为我们梳理书中的脉络和重点。

或者你也可以去B站上搜索相关的视频、纪录片等。像西竹书院杨宁老师讲的古代文论课程,其语言幽默风趣,讲解生动活泼,你甚至可以当做热播剧来追。

通过视频影像的形式直观感受书中的知识,畏难的情绪几近抵消,再阅读纸质书,也就信心十足了。

二是对于现代书的选择,作者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些原则。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2、选择一下子就映入眼帘的书;

3、翻阅最初的5页来做决定,如果开头都写不好,后面的自不必看;

4、看专业的书评专栏选择感兴趣的书,尤其那些爱惜自己羽毛的书评人,一般不会胡乱推荐;

……

此外,如果想要通过阅读掌握未知领域知识,作者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需要至少读7-8本该领域的专业书籍,其顺序是先读厚书,再读薄书。

越厚的书,作者水平越高,出错率越低。而薄书只是将厚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抽象的概括。

读完4-5本厚书后,一定能够掌握这个领域的大致轮廓,接着再读薄的入门书。

这样一来,就能一气呵成地系统性整理之前积累的知识。这时你会发现,对于这个领域,笼罩在眼前的迷雾会四下消散。

先读厚书再读薄书,好比刚入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严厉的上司。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你的承受力,以后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上司,都可以泰然处之。反之,先遇温柔之人,后遇严厉之人,一定会让你手足无措。

 

04

说完了选书的方法,再来说说作者平时是如何读书的。

首先,作者认为读书就是与书的作者进行一对一交流的过程,态度要恭谨认真。

读一本《理想国》,就好比是和柏拉图对坐而谈,为了显示诚心和礼节,他会“扎好领带,端正坐姿”。

其次,他认为速读不如熟读。

如果你觉得这个作者讲话很有趣,你就应该认真地倾听。读得多却记不住毫无意义。

所以要像吃书一样读书。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尤其古经典籍的作者,在写每个字时,都会深思熟虑。因此错过任何一个字,都是一种损失。看不懂就要反复阅读,直至把一本书吃到肚子里,完全消化。

只读书不消化,不能将书中的精华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好比衣柜里塞满了衣服,需要的时候,还是两眼抓瞎。

再次,针对没有时间读书这一难题,他选择让读书成为像洗澡刷牙一样的习惯。

最后,他还为自己制定了读书的规矩。一旦规矩立定,就坚决执行,绝不随意改弦更张,除非一段时间尝试下来确实需要改进。

当然,书中还有更多关于读书的技巧,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一一获取。

 总体来说,如果你亲自读读这本书,不但可以获得读书的真谛,还能体悟到作者独特的思维模式……相信,总能给你意外之喜!

 

相关文章

  • 如何彻底驯化一本书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经典场面,小狐狸对初次见面的小王子说: “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毫无...

  • 如何驯化一头野兽

    要想驯化一头野兽,这个问题可不是,宋丹丹问赵本山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那么简单。该如何驯化一头野...

  • [資訊01]論APP上癮機制

    延续罗胖跨年演讲的驯化APP的题目。 题目:谈如何驯化和APP上瘾机制。 Youtube可以不推荐 ,FB退追踪只...

  • 《契约》札记

    《契约》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本书写的是关于动物的一本书籍。 《契约》一文先介绍石器时代的人类是如何驯化狗的...

  • 十本好书推荐

    一、《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以前的书都白看了,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看书方式。主要教会我们以下...

  • 一百天读书day106 《枪炮、病菌和钢铁》第九章 斑马、不幸的

    本章主要讨论动物驯化的相关问题。 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对于成功,我们往...

  • 后备训化

    1.驯化包括 免疫驯化:接种疫苗 消化道驯化,唾液驯化(40-60日龄仔猪唾液用麻绳),粪便驯化(1-2胎产房母猪...

  • 0608阅读分享《极简人类史》之二十四——驯化动物的影响

    驯化动物与驯化植物一样,都是对物种的演化施加了人工的力量,相较于驯化植物,驯化动物的影响更大。 第一,驯化动物增加...

  • 驯化.被驯化

    驯化.被驯化 文/秋明 比较容易的做到的是,与人类的近亲大黒猩猩可以在动物园内看到,再就是还在荒野里求生存的爱斯...

  • [枪炮、病菌与钢铁]_是苹果的问题,还是印第安人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简单来说,我们如何评估一地植物群的驯化潜能?就美洲土著无法驯化北美苹果这件事来看,问题是出在印第安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彻底驯化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cc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