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11月19号发了那封十二年前写给儿子的信。
之后我跟儿子调侃,写个读后感呗!他近期很忙,我还想一定没下文了。
昨晚十一点儿子真的发来读后感。小惊喜。
他是认真写了。是恳谈、是盘点,更是反思。这便是成长吧。
文章开头、结尾在他惯常的轻松调侃中盛满对父母的感恩和爱。
这是一个让父母有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孩子,我亦感恩。
以下是儿子的读后感,我未改一字。
当事人官方吐槽:“有个文笔好的老妈,我压力很大!!”
从小学的时候开始,我就极度不喜欢考试,至今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考试型”选手。离中考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了,相比于五六年前的那些大学考试,中考给我的印象反而是最深刻的:初夏,怕热的我坐在考场里心无旁骛地奋笔疾书,待答题完毕,连椅子都要被汗打湿了。不可谓不紧张。
其实,自小佛系的我成绩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中游偏上,不好不坏的那种水平。倘若是当年初三没有突然开窍,现在的我也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睡大街呢。
不过说实话,老妈这封信的细节内容我现在是没大有印象了。我严重怀疑当年我那十几岁的浆糊脑子也没真正理解几句。但时隔十二年重读此信,里面最让我认可一个点就是关于专注和意志力的重要性。大概是从初三那年起,亦或者是从读了这封信起(时机完美地拍拍马屁),我就从一个普通佛系少年慢慢变成了一个喜欢给自己设目标定计划的佛系少年。
既然老妈在时隔这么久把这篇文章重新发出来,那我也好好说一下这几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关于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的个人理解和方法。
首先,一定要有两种目标。两者中最重要的是涉及到长期规划的目标——几年后我要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其次便是短期的小目标——要向长期规划的目标更进一步,那就要怎么做?或者是…先来个一个亿的小目标。长期目标一旦设定,就尽量不要做方向上的大改动,而短期目标是要在时间框架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的。就比如说,我初中毕业就立志做一个穷人,于是我现在就在音乐产业内实现了这个梦想!!
然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坚持吧。我个人认为每个人最大的动力都是来自个人的兴趣,如果以兴趣驱动自己的话,那做起事来可真就是高效得很,而且还不觉得累。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基本都是在个人挚爱的音乐产业内做事,忙到半夜三更经常有,熬到在演出现场看日出也是偶尔会发生的。但是在这几年里,我极少产生自己在搬砖的心态。毕竟做的是自己热爱的事业,也没啥。起码我的发量还浓密,也没有突出的啤酒肚和腰椎间盘,还好还好。数一数手指头,我已经参加工作四年了,从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智障也慢慢成了一个管着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和二十几组艺人的小头目。每每和团队成员单独谈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提到寻找自己的内在动力的这个话题。这个我也不想赘述了,大家估计看着也脑壳痛。总而言之就是“想成事儿,先立志”,而且要有撞到南墙以后敢把丫撞塌的气势和勇气——绕过南墙自然是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把它给撞散架了岂不是更爽吗?
最后呢,感谢老爸老妈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培育和唠叨,都这年纪了,工作就别太拼命了,吃顿好的,撸撸狗,这生活不也是快乐得很嘛! 都折腾到这份儿上了都没得个劳模奖章,以后几年也别指望了,佛系一些吧,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