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这部电视剧是很尊重原著才获得那么好的关注度,因为亦舒师太的影响力不是盖得。但电视剧为了有更多看点,可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小说高潮,于是结局又遭到了满满的吐槽——女主被小三上位,结果自己却当了闺蜜小三。
翻看原著小说简介,惊讶于小说的思路从鲁迅的《伤逝》延伸而来(这几天都在看鲁迅的小说呀)。故事很沉重,爱情、生活、人生追求到底该如何平衡?涓生和子君不顾反对住在了一起,生活的琐碎慢慢产生了隔阂:子君沉浸于柴米油盐,身上没有了当年在文学上的一点灵气,涓生忙于生计的同时对这一切心生怀疑。思想上的不同步,最终化作一句“我不爱你了”,也是一把匕首,杀死了子君。而亦舒的小说改编了结局,给了子君一个重生的机会。
一、大结局的吐槽
打开微信搜索,看的第一篇文章,是对电视剧大结局的不认可。现在这个现象很普遍,一开始大家追剧追得热火朝天,越是到最后,越多人喊着要“弃剧”。所以,在结局才出现的文章,无一例外都是吐槽,这样说来,以后有新剧出现(特别是根据小说改编出来的),都要搜集其不合理的地方,到时候阅读量也能轻松过10万+。这类文章有啥作用?
——帮大伙出了一口恶气!
二、从某个人物的视角出发
1、女主角罗子君:多是从女人要独立的角度出发,给迷茫中的女性当头一棒,给相同症状的女人以警醒:
~《女人的归宿,到底是什么?》——“女人终其一生,最要紧的事,永远都是经营好自己”。
~《女人永远都要拥有“离婚”的能力》
~《女人如何掌握情感和人生》——“有独立的事业,体面跟过去告别,为想要的付出代价”
~《听过这么多道理,还是不如靠自己》
☞都是实操手册的良心帖!
2、女二号唐晶(与男主的关系):不懂得示弱服软,不懂得适时退让,与男主间不是真正的爱情(潜台词应该是:别骂女主是小三了),因为真正的爱情是势均力敌而不是针锋相对。
3、男主/男二:看电视剧的都是女性,感同身受的也是女人,所以,只能看到男主的“经典语录”,其实也就是女人自己认为应该懂得的道理;还有人想象了一篇男二是如何后悔的心理历程,不出意料,是女人写的。——这类文,根本不能破10万+。
4、小三:虽然这剧中的小三手段被称为“最高级别”,但写到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提醒那些不懂得“居安思危”甚至“恣意妄为”的正室:要懂得这些手段,必要的时候,学着她们的温柔。
5、其他:还有怎样从女主妈妈这些大众表现,分析他们如何“三观不正”。
三、还有一种“和稀泥”的观点
这类文章求“放过”对个人物,各种关系的吐槽。不过,也是我动笔写可能会选择的角度。如果说这部剧会吸引我去看唯一原因,就是想看看罗子君到底是怎么逆袭的。逆袭这个词很吸引人,我们的生活都太平淡,似乎差个“秘籍”就能立即到达成功彼岸。
看戏的人都投入了太多的自我感情,而大结局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出现,就容易“一言不合就弃剧”。如果真这样,“希望都尽量活成小说里的子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