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水姐跟我讲了一个读书要读120遍的故事。
这个故事源于一篇文章,讲的是清朝的皇子们,到了6岁就要进尚书房读书。
他们读书的时间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每天要学习10个小时,每年只可以休息5天,就连除夕都不可以放假,所以,皇子们读书习字几乎是全年无休。
凌晨5点皇子们开始正式上课,所以在凌晨4点就要起床复习前一天的功课。课堂上每学一个新的字就要抄写100遍,每学得一篇新的课文就要求朗诵120遍。在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下,我们熟知的康熙帝,年幼的时候就因为每天大量的学习任务学到咳血,也仍然坚持。也正如此,康熙帝可以熟记四书五经。
水姐在看到这个文章之后,很好奇,做了个试验:
当时水姐孩子年龄还比较小的,他们每天上学要背诵大量的东西,水姐就跟他们说,咱们不背了,咱们就读书120遍。
一个“正”字有5个笔画,24个“正”字,刚好120遍。每读一遍书,就在书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一笔。读完5遍的时候刚好是一个“正”。
做完实验之后,一般孩子们读个五六遍七八遍,就已经背下来了,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方法非常好,因为读的时候不累,很容易,就一会儿读一遍就读完了,可能今天读两遍,明天读一遍后就这么不停的读,读到,直到有一天自己感觉看一眼第一个字儿就能背下来,后面的就算成功了,有的时候呢,还不到七八遍就已经都背下来了。
我当时听了之后,试了一下,发现这个方法特别好。所以,也理解了我们读书时候,课程表上一定会有“早晚读”,可见,教育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