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就是家的味道,家的味道大概就是地溝油的味道。上學的時候,可還沒有地溝油這麼被大眾熟知的詞。後來新聞不斷的播報,那時我已經去了西安。才發現,東西吃住大不同。特別是吃。
山東煎餅,在山東吃的才是煎餅,在西安,在廣州,在成都吃的都是天津煎餅果子。天津煎餅果子是一個圓形的鏊子,鋪上一層薄薄的麵,磕上一個雞蛋,幹勻了,放上片生菜,放上酥脆的馓子,沒有馓子就放炸的面片來代替。趁熱把四邊向里折起來,輕輕的掀起一個邊,趁勢一用力,就翻了一個個。好了!

這樣做出來的煎餅攤在山東寫的都是天津煎餅果子,出了山東都叫山東煎餅。大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山東煎餅種類多,大概叫天津的香吧。煎餅果子不過是煎餅裹著的諧音。現在的肯德基等快餐店的卷餅可以說是煎餅果子的改良。硬餅換成了軟餅,薄餅變成了厚餅。餅就不寫了,山東的餅和陝西的麵條種類一樣多。

山東菜煎餅和煎餅果子的最大不同在於菜多。一個攤子,七八種蔬菜,顧客自己拿勺子選菜,老板也可以幫忙選菜。一勺子就是一煎餅。豆芽,土豆,白菜,胡羅卜,蓮藕,粉條,還帶,花菜……每次都感覺勺子小!選好菜遞給師傅,師傅問是炒還是炸?
每次回家必吃菜煎餅!
臨沂菜煎餅,或者說是沂蒙煎餅。
以前炸是一种攤,炒是一個攤,現在二合一了。如下圖這個大爺就是。炒菜的叫鉄板燒,不用鍋,油倒在鉄平板上,油熱把菜倒上去翻炒,快熟時打上雞蛋。加雞蛋,雞柳,火腿腸都好。最後放上鹽,孜然,辣椒等,從旁邊拿煎餅一卷,包好的煎餅在放平板熱一下,黃黃的。趁熱吃,皮薄香脆。現在都使用機器煎餅了,比傳濤手工煎餅少了一點新鮮的麥香。
炸菜就簡單多了,菜放方形的鍋裡炸,熟了包煎餅。

外地人都知道山東卷大蔥,其實卷大蔥很少吃,卷菜很多。朋友評價煎餅薄薄的如一層紙,卻硬的咬不動。我最吃不慣的是泰安煎餅,不管是高粱煎餅還是玉米煎餅還是小米煎餅,都硬。酸甜口味的都有。

想上春晚嗎?考上曲師大,身高170就可以啦。今年春晚的曲阜分會場這樣選拔了一群小師弟們。曲阜的煎餅夾心的,干,放一年都沒事。見過煎餅的製作過程,先是一大張,撒上豆子辣椒面,像疊被一樣疊好。切開,就成豆腐塊了。五個被子打一把包就好了,方便攜帶。除了豆子辣椒面,還有芝麻白糖,酸菜等。

滕州菜煎餅,現在開了不少連鎖店,連鎖店的秘方在於調料,可以仿製煎餅,菜,製作過程,唯一的就是香料不同。香料決定了口味。滕州菜煎餅繼承了傳濤的煎餅做法,先選菜,菜和調料,油放進一個大勺子裡,攪辦好,倒在鏊子上炒熟,再把圓圓的煎餅鋪在鏊子上,也是把選好的一勺菜倒上,卷號。這個製作順序和其他不一樣,是先辦好了料,菜,油。

有种滋味,叫人想家。菜煎餅就是家的一個味道。美食也在不斷的升級,滕州菜煎餅加上稀飯,成了中式快餐店。菜煎餅可以加火腿,蝦仁,牛肉,羊肉等等。口味繁多。
臨沂俗語:黑瞎子拉油碾,出力轉了個熊。說出力不討好的人如拉磨的馿一樣,蒙上了眼睛,白白出力。

沒有馿的人家就只好報個木棍子推了。現在已成了農家樂的一種。

碾子推好了面糊糊,就加水,烙煎餅。點火前把頭包起來。不然屋頂的灰落一頭。

在熱熱的蒸汽中,舀一勺面糊,擀成餅。

大火會糊,火小了不熟。擀不勻就厚,擀薄了就漏窟窿。開始的幾個一定會破破的,軟硬不均勻的。

一張一張的烙,疊的整整齊齊。

剛烙好的煎餅散發著小麥的清香,軟軟的不需要卷菜都覺得是美味。現在回想,做這樣的煎餅太辛苦。臨沂結了婚的婦女一般被稱作“大娘”,以前我總分不清,大娘是伯母,嬸娘的總稱一樣。其實是對日日操勞的家庭主婦的敬稱,生活負擔很快就使得新娘變老婦,白髮蒼蒼了。裹上了頭巾,一年又一年。
九几年的時候有了烙煎餅的機器,於是再也吃不到手工煎餅了。

春風已起,遠行在即,嗅著年味一路向南,看盡繁花數琉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