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源源不断的信息与他们的手中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这些信息并没有刻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
-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
我是个从来都不爱读书的人,在我过去的二十几年里,我把大部分的时光也都花在生活的消遣娱乐当中。别误会,我并不是什么成功人士,靠着居高临下的说辞教育来"鼓舞"和"鞭策"那些由于客观环境原因挣扎着的人们。
我痛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因为这些作者们无视人的真谛,把所有人一视同仁,杜撰出人对成功的渴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不论是多卖出一本书,还是公众号里的多一个浏览和点赞。
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迅猛, 越来越不近人情。 书籍太长, 我们看书评就够了。 新闻太长,我们看标题就够了。 视频太长,我们看10秒就够了。 提高效率这一基于我们基因内的诉求并没有错, 人生苦短, 我们绝对有必要在提高效率的道路上走下去。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批评的不是娱乐本身, 娱乐本身是无辜的,不加娱乐的人生必然是痛苦不堪的。 他批评的是新型的媒介,是新兴媒介的无限分割趋势。
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
虽说读书只是我刚刚开始培养的习惯,可能目前来说我也就比过去二十几年间多读了10本书。但是我通过阅读者10本书当中获得的知识,以及更重要的,在阅读中思考的时间,远远大于过去十年里浏览贴吧微博抖音快手的总和。
当我从互联网的深海里浮出,深吸一口气时,我才发现我对古老的空气已经难以适应。白纸黑字在眼里成了晦涩难懂的象形文字。脑子在转, 眼睛在看, 书本在翻, 可是文字所传达的知识和信息就好像一股绵软无力的微风,轻轻吹在脑袋壳上,有时凉飕飕的令人浮躁,有时却温暖的令人发困。
即使阅读对我来说如此困难,我却不曾花费时间在微博或短视频中,因为在我眼里那些微博或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并不会停止,因为人并没有变,起码在我们这一代人已经顽固到无法改变了。 所以明天的微博抖音和昨天的微博抖音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那我又为什么着急着看今天的呢?
于是我这样的人成了这个社会中最奇怪的那一批人, 精英知识分子认为我不够格, 普通大众们认为我装逼犯贱。
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是这些人不合时宜、行为乖张,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
-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
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在这个社会当中是没有说服力的,如今社会的说服力不是来自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也不是来自不厌其烦的实验数据,更不是来自理性逻辑的总结分析。而是在于是发出声音的是谁,乞丐说的真理远远不如马云说的俏皮话更令人信服。
以微博和抖音来取代文章书籍,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永远在探寻更快的信息摄取方式,起码目前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信息技术的登峰造极。菲利普迪克笔下直接植入记忆和知识的技术,并非遥不可及或天方夜谭。
主流媒介改变了,社会也必然经历变革。在社会的不同阶段,人们都以超越自我,超越阶层,以出人头地为目的奔波着。不同的是,在书籍作为主流媒介的旧时代,成功的定义需要厚厚的书籍来一一阐述,你不具备知识,就无法通过知识来证明你成功。在人类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成功是有知识门槛的,腰缠万贯的文盲也不如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受人尊敬。我不是弘扬封建主义或赞美孔乙己,而是指出在过去,成功需要你用黑纸白字来令人信服。
在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介的时代,成功的定义已经变了,这个时代不允许用超过140个以上的文字或者超过15秒以上的视频来定义成功。倒不是人们做不到这一点,仅仅是因为长篇大论已然无人问津。
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
远古时期,信息传递的意义是为了简单的生存,使自己的后代比其他人的后代更容易生存下去。封建时期,信息传递的意义是为了区分阶层,以文字和知识来划分贵族和贫民。进入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培养更多适合各类工厂的劳动人员。
在每个时代,教育的意义都在于打破时代的限制,挣脱社会的枷锁。而现如今深陷于抖音微博不能自拔的人们,那不是正好入了阴险之人的陷阱中?
传媒公司像水蛭一样无孔不入,你在微博抖音上花费的每一秒钟, 都在为其背后的董事会贡献金钱,广告招商部门炫耀着他们APP的启动次数,使用时长,以及转化效率。无知且无辜的消费者自顾自的麻醉自己,反正他们又没为抖音微博花过一分钱,至少他们无知的这样认为。
当整个社会都以快速便捷作为信息传递的首要条件,我们已经很难再去讨论,辩论,分析,交流任何信息了。因为信息无法沉淀,也没有留给我们时间。新的新闻,新的话题,新的段子,新的梗,源源不断的进入我们的脑中,通过转发和分享传播繁衍,你不跟上信息的节奏,就会被无情的抛在后面,甚至在朋友茶余饭后的闲聊中都插不上话。
正如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所描述的meme,这种流行信息也有着自己生存的意志,如果它被创造的不夺人眼球,不惊为天人,不变化多端,必然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所以那些能长久留在我们视野当中的流行信息,一定有他顽强进化,争相斗艳的一面。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在微博看王思聪怼人,在微信公众号里分享马云的语录,或者在抖音里看美女舞蹈一样,正是因为它们角度刁钻, 层出不穷,永远给人新的期待。
反正我们已经老了,这个世界即将与我们无关。这种反人类的论调也成了这个社会的主旋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是对人生的不尊重和误解,中老年人已经成了社会的边缘群体,好像他们已经没有了需求和思想。然而事实是中老年人有着更为深刻的喜怒哀乐,并不比青少年更迟钝或呆滞。
但是这个时代的中老年们,仍然保留着骨子里受的教育,他们宁可打牌消遣,也不会在微博抖音中度日。以至于绝大多数新兴的互联网商业集团都已然对中老年人嗤之以鼻, 转而对着未来的一代搔首弄姿,企图吸引并控制我们的下一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确实老了,但不妨碍我们为下一代考虑。但是教育除了以身作则,我找不出其他任何真实有效的途径。要知道,孩子们是模仿能力极强的动物,绝大部分30岁左右的人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所以面对互联网视频毫无抵抗力。 谁敢肯定未来的一代不会在VR中恍如隔世一般的生活呢?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 也许比语文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
- 约翰·杜威 《经验与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