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尝试下载了抖音,同时碰巧读完了一本书《娱乐至死》。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加深了我对抖音的认识。
【一】娱乐,娱乐,娱乐
跟之前的微博、早期的微信一样,我似乎并不是这些新鲜事物的紧紧追随者,可能是觉得会浪费时间吧。因此,抖音一出来,除了偶尔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在发一些视频外,其余基本没怎么了解。加上我猜十有八九又会像是微博那样,充满了大量无意义的垃圾信息,只是这一次把文字和图片换成了视频版。直到看到朋友圈有人讨论它的潜在价值后,我才尝试下载来看看——不过说句实话,还是觉得如我所思,首页迎接我的果然是传说中的大长腿、各种无意义的卖弄和炫耀。
而刚刚看完的《娱乐至死》一书更是让我对这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此书写作的年代是电视机刚发明的时候,书里面论述的也是电视带来的让各种领域都变得「娱乐」化的影响,但其实只要把电视换成互联网,里面的情况与现在十分相符。「真正发生的是公众已经适应了没有连贯性的世界,并且已经被娱乐得麻木不仁了……他(指赫胥黎)相信,西方民主社会将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地消亡……」
再回头看看这些短视频、微博微信,也同样是正在把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娱乐化。任何一切严肃的领域,都可以化作段子,拿来博得一片笑声和众人的关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奥威尔的那个强行控制一切的社会,我们或许可以察觉到,并可以预防;但赫胥黎预言的那个被娱乐控制、从而失去了思考能力的社会,却似乎已经悄然而至,沉溺于其中的麻木的我们也很难跳出来进行思考了。前一种社会是「反人性」的,我们可能还会反击;但后一种社会是「顺人性」的——顺应人们内心被关注的欲望、顺应人们疲于思考的懒惰的本性。我们很容易变成温水里的青蛙。
【二】So?
但要怎么做?不玩吗?当然不是。对这些新鲜事物不闻不问,是心态衰老的一个标志啊!就像之前的QQ,再到微信、朋友圈,要是都不玩,那就真的是与时代脱节了,何况现在连父母一辈都在玩微信。所以,当然要「紧随潮流」。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工具本身没有错,如果用好,就会如一些文章所说,是「创作者的新舞台,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如微信朋友圈,就如当初的微博一样。但问题就在于,很多人的打开方式并不是这样。在这里,似乎只看到了欲望的放大。人们通过晒自己的身材,晒自己生活,来满足小我的需求,进一步固化那个本来就是虚幻的自我。其实就跟大多数朋友圈一样。这里,又是另一片娱乐的天堂。要想在这里混下去,得到众人的关注,你要么有颜值,要么搞笑,要么有才,或是观点独特。当然,这第三种情况应该极少见。
既然玩,那最好是以正确的方式玩。工具在那,就看你怎么把它利用好而已。在我看来,首先不要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尽量远离那些无意义的纯粹哗众取宠的娱乐内容,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自己也可以尝试把它作为一个打造个人品牌的平台,从自身长处出发,思考下如何把优势通过视频表现出来;最后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工具,研究下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
文章写完,之前心中的困惑似乎也有了一点解答。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对社会的关注,但紧随潮流绝不等于沉迷。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思考的能力,不要「被娱乐得麻木不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