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的争论一直就没停过。到底音乐教学该如何进行?最近得空能够停下来继续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抛出我的观点!
音乐课教学,无论是校外培训机构还是教师个体,都应树立一种“大音乐教育观”。
这是一种格局和情怀的体现,更是一种真正育人的基本操作。
我们无论从哪一个环境展开教学,都不能以挣钱和考级拿证为目标去实施教学。
我认为应注意深挖音乐育人的层面,音乐素养的层面,音乐本真的层面,技巧技能是后续的。
必须围绕美育对学生进行培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理念,课程也回归到了应有的位置和作用:课程要为培养人服务,课程要为人的发展负责,课程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
新的课程改革接轨世界教育,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核心素养”概念下,音乐学科也终于明晰了到底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国家层面的美育文件,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规格更高,说明美育引起了国家的充分重视,新时代赋予了音乐课程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围绕美育对学生进行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是美育的基本特征。
“五育并举”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美育的音乐课堂也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会让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唱歌、跳舞、打击乐,甚至还会有学生摄影师、音响师。
我面对的可以是天赋异禀的学生,也可以是五音不全的学生,他们都有权利享受到我的音乐教学带来的美育。
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通过音乐学习能够体验美、创造美、享受快乐、享受美好生活是我主要做的。
就像我们音乐课堂里的围炉煮茶、森林音乐会等,学生们能在其中感受美,参与美。
我会在设计课程时,围绕美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制定出适合于每个班级的课程内容,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
当然,美育教学的音乐课,同样可以因材施教,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在教法和学法上做不同的处理,对不同的同学进行不同的学习要求,将学习内容拆分。
比如通过《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我拿捏了很多对音乐兴趣不大的孩子,我可以让一个完全没有学习过乐器的孩子在一分钟之内就使用他喜欢的任何乐器参与进来,而且很违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会把它拆分简化,如果他想使用钢琴参与,那用简单的根音下行,让他在钢琴上顺着拍子按响琴键就好了!
吉他也是,数格子低音下行,打击乐就更不说了,在时值内说1234,打正拍反拍都能玩起来。
重要的是老师有没有心思去分解简化这些东西,让学生容易参与起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重视学习过程是美育的必然特征。
那就会有人问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学到东西吗?
但其实音乐学习中,很多内容是没有具体目标与终点的。
例如唱一首歌,什么叫唱会了?唱对是不是算唱会了?唱会等于唱好吗?唱好了就一定理解了吗?唱好就一定体验到情绪了吗?“艺无止境”,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美育教学的课堂,应该淡化对学生的学习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体验和感知,这是“核心素养”的学习要求,更符合美育教育的特点。
重视学生的有效参与和实践是美育的必有特征。
这就要说到我们的乐队课程了
无论是音乐社团,还是班级音乐课,都离不开小乐队的模式,而且不受年龄限制。
我们在组乐队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践知识。
音乐学科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能在参与中体验音乐,才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音乐素养。
无论是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还是文化理解能力,都需要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去完成。
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参与音乐作品的聆听、体验音乐的律动、试着演奏歌曲等,都是学生从身体到精神的一种深度参与,只有通过自身体验,才算真正走近音乐。培养学生对美的体验是美育的终极特征。
很多音乐老师和外界人士对于音乐课程的功能与价值并不了解,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音乐课程就是放松的,音乐课就是唱歌,音乐课就是学技能,音乐课就不重要……
美育的提出可以彻底改变对于音乐课程的误解。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新时代赋予音乐课程新的功能,音乐课程必须体现美育,让学生学会体验美、创造美,体验幸福,热爱生活;美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的健康发展;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健康成长;美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想象思维等。
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已经明确,“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理念、改变思维,深刻理解音乐课程的要求和价值,精心设计课堂,把音乐课堂真正实现为培养学生美育的主要阵地,让每一节课都生出璀璨的花朵,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真正的美育音乐课堂——森林音乐会
我们的课堂无处不在,多姿多彩。
有时在蒙山顶唱着《旅行》与《向云端》,有时又在森林中唱响《童年》,又在学校的树荫下围炉煮茶唱着《奇妙夏日》。
校园里充满了歌声与希望,就像毕业歌《再次出发》那样。
谢谢大家阅读,下期分享考级与假把式音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