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发觉得自身历史知识的匮乏,严重阻碍了自己对现世的认识与理解。为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读史成了避不开的路。
如果说读《史记》是从全局性、源头上了解国人的过往与性格形成,那么读《第三帝国兴亡》就是从德国(局部)的视角去理解二战以及现世所处的状态。可以说二战的结局确定了如今这个世界的基本格局,美国为何能在如今的时代,大行其事、行驶其霸权,与二战结果密不可分。
而二战的引发,又源于一战后的两条约《凡尔赛条约》、《华盛顿条约》,加上极端民族主义的推波助澜,在全世界一定的范围里,就形成了非此即彼,人与人间只有你死我活、零和游戏等。希特勒的人生,完全就是在这种极端的世界观里,逐渐沉沦、疯狂地屠戮非我族类的他人。
童年时期受到暴力管束、安全感缺失,青年期在维也纳流离失所,备尝人生百态,造就了一个极端种族主义者、大权在握的独裁者。全世界面对这样的人,都是一种未知、不稳定的根源。如前苏联的斯大林、北高丽的金三代,都是如此。如果暂按阿道夫的累累罪行不表,而分析他所谓的“奋斗”人生路,真心可算是逆袭的了(他曾在出狱后,写过_我的奋斗 一书。)
一战后的德国,被《凡尔赛条约》切割得七零八落,比如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承认波兰独立等等。因此,在一战后,德国的总体国民都活在屈辱和愤怒之中。在德军的部队疆域里,认为一战并非在战场上输了战争,而是办公室里的行政命令所造成的。所以在大部分的德国军人血统里,天然有着复原故国疆土的想法在,始终不能根除。希特勒虽然未曾读到大学,但仍然读了许多史书,尤其是关于德国自身的。每每读到那些辉煌的时代,辉煌的雅利安人(他总视自己为雅利安人后裔,据说该人种比犹太人还要聪明),希总是手舞足蹈,在他后来发展的口若悬河技能辅助下,轻易地煽动、激发了一群死忠粉。从此先掀开了二战历史的序幕。
一、人物性格分析。
(1)刚愎自用
独裁者的共性特征都是,说一不二,因为只有如此方能迅速树立权威,决不允许大权旁落。因为在“帝制”下的状况下,一旦大权旁落很有可能即被实质性架空。
(2)从不抱怨
无论碰到什么,都愿意从现实的残酷中,寻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3)勇气
知道了任何的道理,没有勇气和恒心去执行,绝对是不可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