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ad1ff48a25db7e31.jpg)
从网上预约后,即可免费参观天津博物馆,在服务台还能领取纪念性门票。其正面右侧印有一只青铜鼎,背面底色为一幅国画,右边是一只精美的瓷瓶。我好奇地问工作人员它们代表什么寓意,“这是我们的三件镇馆之宝,你们可以到《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区听详细的讲解。”
我和爱人逛完“天津人文的由来”陈展后,便直奔二楼的馆藏精品展,果然大开眼界。里面满是各类奇珍异宝,大概有100多个展柜,涵盖了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等不同类别的宝物,且大部分是国家一级文物。比如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黄玉猪龙、西周的夔纹铜禁、战国时期的楚王鼎、王羲之的《寒切帖》、隋朝白釉龙柄联腹传瓶、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元代青玉翼龙纹双耳壶、明朝的荷鱼朱砂澄泥砚等等,有的是举世孤品,有的被列为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个个价值连城。
而我们最关注的还是那三件镇馆之宝,志愿者讲解员首先介绍的是“太保鼎”。其为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它的体量虽不硕大,但造型十分独特,高足瘦身,犹如大长腿的窈窕淑女,在古青铜器中独树一帜,为稀世珍品。其在清中期时出土于山东梁山一带,几经辗转落入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之手,他在欣喜之余做了首七言长诗《得鼎歌》。1958年,徐世昌的孙媳张秉慧将“太保鼎”等一批家族珍玩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
讲解员随即带领一圈观众转到“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前。它的个头并不大,高不过16.3厘米,口径只有4厘米,底径也仅5厘米。但其大有乾坤,为乾隆帝御用之物,独一无二,另外这件“玉壶春瓶”质地洁白细腻,宛如出浴贵妃之玉颈;釉面晶莹润泽,恍若浣纱西施之娇容。正面绘有彩羽雉鸡和浓花芍药,寓意吉祥富贵,侧面书有诗句“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另有朱印二方,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珍品,为紫禁城中的顶级文玩。清朝末年其流落民间,后被北洋政府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所收藏,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津市政府以1.32万元的价格购得此物。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是字画收藏界的定论,可这幅绢本《雪景寒林图》已存世超过一千年,至今仍光彩照人依然如故,可谓奇迹。”讲解员在第三件镇馆之宝前娓娓道来。画中山势高耸,皑雪冠顶,深谷寒柯、孤寺清泉间流水飞云,气象万千,真实生动地描绘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它是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在大陆仅存的一幅作品,极为珍贵。这幅画原珍藏于故宫,后遭外国列强洗劫,古玩收藏家张翼花巨资从市场上购得,从此藏于家中秘不示人,直到1981年,他的儿子张叔诚才将其捐献给国家。
“大家眼前的这幅画是整个展览中的唯一复制品,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原件只在重大活动期间才展出,我估计到2028年天津博物馆成立110周年时可能会与观众见面,希望你们再来目睹其真容。”讲解员的话即在我心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时点标记。4年的时间不算短,可对于千年文物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稍纵即逝的机会更是千载难逢,我便期待着与《雪景寒林图》邂逅的一瞬,也渴望累积更多的国宝传奇故事,让文物流转为心中的金山,用其熠熠生辉的光芒照亮自己的文游之旅。
2024.3.28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a3da6980e58a1f4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dfcb057c5b64163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24ff892fcf1081b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6c0565e1b57776e2.jpg)
网友评论